[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民生 > 正文

长泰珪后村:村道短短五百米 穿越历史上千年

zz.fjsen.com 2013-08-06 10:05  曾炳光 杨清竹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一条村道 穿越千年

东南网8月6日讯(海都报闽南版记者 曾炳光 杨清竹 通讯员 陈金荣 王珂斓文/图)

核心提示

这是一条不到500米的村道,却是一场千年的穿越。

唐代的庙宇、宋代的宗祠、明代的城堡、清代民国时期的民居……在这里闲情漫步,等待你的将是一场场惊喜的邂逅。每座建筑都有着传奇的故事,每块砖瓦都是历史的呢喃。

唐 古老普济岩

庙内“下水操”民俗 已延续500多年

普济岩始建于唐代,原址位于珪后村附近的塔寨山,历经唐、宋、元三朝,因年久失修而倾塌。明弘治末年,珪塘叶氏裔孙重建普济岩,为方便信徒参拜,迁址至珪塘的中心地带。

重建后的普济岩,基本按照原庙堂格局,并采用原庙堂的石料、石狮等,依然保持明清古香古色的建筑风貌。可惜门口的方塘里两只石狮子,由于历史久远,风化严重,只能依稀辨认出狮子的轮廓。

庙宇的西厅供奉着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公”。每年农历正月十七日,将举行“下水操”民俗活动,演绎再现当年陆秀夫背负皇帝赵昺投海殉国的情景。这项活动自明起已延续500多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宋 平等追远堂

族人无论男女 都能祖祠点灯

珪塘开基祖叶棻(fēn),公元1254年任长泰县尉,为支持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前方抗元行动,叶棻积极在后方长泰督办粮饷,深受百姓爱戴,后人建家庙祭祀他,于是便有了如今村道最北边的叶氏祠堂——追远堂。

每年的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九的元宵灯节,是追远堂最热闹的时候,来自珪后、珪前、锦鳞、田头、湖珠等5个村庄,第一次当爷爷的叶氏族人都会来祖祠点灯祭祖。2004年,叶氏族人更是打破传统,不仅男孙“新公”可进祠堂点灯,女孙“新公”也可以。

每年点灯活动结束后,祠堂还将评出三至五个孝子孝媳,张榜上墙,并敲锣打鼓将一块孝顺喜牌送到家中,村民以此为荣。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祠堂还规定,族人只要考上大中专院校的,不管男女都可以在祖祠点灯,都可以登上族人设立的“光荣榜”。

明 悲壮磐鸿楼

遭受倭寇夷平 古堡浩劫重生

著名的抗倭遗址磐鸿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建时是土楼,楼里有民房100多间,还配有水井、磨坊、猪牛舍等,人们安然居住于此。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起,倭寇数次入侵长泰,窜扰林墩、岩溪一带。岩溪珪塘的叶以遂,组织丁壮,配合高安军,打击侵略者,保卫家乡。他们与倭寇有过5次交锋,歼敌数百人,磐鸿楼便是当时的战斗据点之一。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12月,倭寇再次进犯岩溪,将文坑等村落洗劫一空,百姓残杀殆尽,磐鸿楼在此浩劫中被夷为平地。清康熙三十八年,叶氏族人才重建了磐鸿楼,规模更宏大,构筑更坚固。

时光悠悠,如今,在村道的最东边,磐鸿楼古井犹在、石匾依然,似乎仍在讲述着先人保卫家乡、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

清 传奇楼仔厝

豪华气派姊妹楼 险惹来灭族之祸

楼仔厝又名祥云堂,位于村道最西边,创建于清康熙年间,单檐硬山式屋顶,石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由门厅、四列正房和东、西厢房及石板埕、花园、练武场组成,尽显豪门望族之气派。

当地居民介绍,这房子是当地商人叶维山斥资修建的。叶维山到杭州经营丝绸,娶了一名杭州姑娘为妻,遂从杭州请来建筑师,依照杭州城建筑特色,花费数年时间,在家乡修建了这么一座具有杭州风情的庭园式古民居。

据说当年叶维山还建了一座姊妹楼——巢林楼,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分内外楼二进,数百间房,内楼三层为楼中楼。就是这个楼中楼,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原来楼中楼的“回”字形结构,又称“风车楼”,在当时被看成是一种有野心的象征。再加上这楼的别名“际康楼”,“际”与“祭”谐音,而当时主政者为康熙……幸好,叶维山的儿子娶了李光地的女儿,有了李光地的庇护,叶维山一族才最终躲过大难。

民国 叶文龙故居

统治长泰十余载 功过谁予评说

叶文龙故居坐北朝南,红砖为壁,三落大厝平行而立,共有30房8厅7天井。大厝前是一个大石埕,所有石块在两侧打磨出隐形的沟槽,“块块相扣”,不易下陷,至今保存完整。

建造者叶文龙,民国十五年就开始统治长泰,是一名国民党团长。关于他的生平,有着太多是非评说,但从民国十四年到二十二年,他组织扩建珪塘、林墩等地小学校舍;从捐税中抽出部分作为办学经费;厚聘外地优秀教师到长泰任教;资助“长泰教育参观团”到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学习外地经验,这些举措至今仍受世人的赞赏。

【探因】长泰历史久远 保护意识较强

短短一条村道,为什么会聚集着时间跨度那么长的历史建筑呢?

漳州政协文史馆馆长江焕明认为,这跟长泰置县1000多年有着很大的关系。据《闽书》记载,长泰置县于五代十国时期,即公元955年,距今1059年,届时隶属泉州。宋时,当时百姓杨海等人,以长泰“其地距去泉州三百余里,期会征输不便,请泉守林金吾转奏,乞舍远就近,遂改隶漳州”。

原长泰县文博馆馆长林春兴介绍,珪后村能保留那么完整的古建筑群,除了历史悠久外,还与当地文化底蕴浓厚、村民文化素质较高和对古建筑保护意识强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外,“文革”期间,长泰掀起的破四旧氛围并不强,而现存古建筑当时都有人居住,所以遭受破坏的程度也很小。

  • 责任编辑:陈颖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