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培”“养”兼施破解名校长成长难题

zz.fjsen.com  2014-05-07 09:49:53   来源:福建新闻  我来说两句

  福建名校长工程启动近两年,“培”“养”兼施——

 

  破解名校长成长难题

 

  东南网5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96位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中有40位申报著书立说,已培训的两批中小学骨干校长培养对象撰写近百篇论文,近三年来参训校长申报的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已立项217项;

 

  4位校长被评为福建省第三届杰出人民教师,6位校长入选“国培计划”专家库,4位校长(书记)入选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库首批省培专家,6位校长被确认为福建省首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黄家骅教授主持的《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培养教育家型校长——中小学校长培训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日前获得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2年6月13日,福建名校长工程正式启动。这是我省面向中小学师资队伍最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教育家型的名校长。福建教育学院承担了组织实施工作,对96位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和近千名骨干校长培养人选进行个性化培养。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创新,这批教育领头人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磨砺中逐渐成长。

 

  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入选的96名校长清一色来自省内各区域的名校。但名校的校长就自动等同于“名校长”吗?答案是否定的。

 

  作为名校长工程的组织实施方,省教育学院进行充分的调研后,首先厘清了名校长的完整意义,应当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应当并驾齐驱,办学作为和办学影响应当有血有肉。

 

  “以往的校长培训,只注重理论的引领、方法的介绍等,很少有个性化、帮助校长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模式。”省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家骅认为,“对于名校长而言,除了传统的培训、打造之外,更得重视‘养’,指的是修养、铸就。”

 

  打破培训的时间、空间限制,从校长的职业生涯出发考虑,了解评估他们实际需求和未来的机遇挑战,从“目前缺少什么,现在应当做什么,将来要成为怎样的校长”三个层面,省教育学院为参训的校长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对此,霞浦西关小学的陈谨校长深有感触。2012年6月才升任正职校长,身为音乐教师的陈谨坦言:“刚开始做校长很吃力也很有压力。”因为她管理的是这样一所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90%生源为外来务工子女,周末只有4%—5%的孩子有兴趣活动,超过60%的孩子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尽管应试成绩也不错,但是对于怎样实施素质教育,陈谨挺困惑。参加骨干校长培训后,黄家骅教授等专家团队给予她很大的支持,指导她结合校情理清思路,最终论证提出了建设“做最好的我”为主题的校园“光明文化”。

 

  她在学校发动“寻找好习惯孩子”的随手拍活动,让老师用手机拍下学生的行为习惯,起到示范警醒作用;开发了30门校本素质拓展课,每周半天进行走班学习,填补学生兴趣活动的空白……

 

  “参加培训最关键的是培养了大局观,明白自己处在什么阶段,学校处在什么时期,如何引领团队去落实自己的想法。”陈谨对于学校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规划,“现在不仅自己走得快,整个团队也走得稳了”。

 

  “影子校长”的跟岗效应

 

  名校长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怎样才能培养国内一流的名校长?以视野、胸襟、气度等特质为突破口,以办学理念和治校能力为立足点,以名校长个人成长和名校特色塑造为结合点,我省的名校长工程在方式改革和模式创新上下足了功夫。

 

  模块化、系列化、实用化的课程体系包含500多个专题讲座,不仅包括提升校长本身的综合素质课,还涉及办学理念、领导力以及面对信息化、国际化挑战的多维度课程。

 

  以实践为取向,采用“跟岗学习”的方式,让学员们像影子一样跟着带教的校长,观察他们如何做校长,如何对待学生、家长和教师,如何安排工作,如何和社会打交道。

 

  省名校长培养人选、福州三中校长邵东生谈起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跟岗经历:“我对陆云泉校长‘教育就是农业’这句话非常有感触,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回归本源。三中正在进行校园建设改造,借鉴陆校长的办学经验,我自己总结了10点感想,无论是课程体系建设还是教室设置方面都很有启迪。”

 

  名校长培养人选被选派到国内名校跟岗学习,作为骨干校长的培养基地校,名校长培养人选又成了骨干校长培养人选的跟岗对象。

 

  去年10月,福州市屏东中学党委书记张年雄在厦门一中做了一周的影子校长。这所顶尖高中的管理和校园氛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难得如此深入地扎在一所学校,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每一个细节,对照自己的学校,收获颇多。”张年雄说。

 

  回归教育的本真

 

  作为高端培训,要让校长们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看到最具特色的办学实践,通过研讨和沙龙,在交流、观摩、碰撞中比较,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弱点。因此,在培训方式上,名校长工程大力推广参与式、探究式、案例式、情景式、诊断式等教学模式,通过专家讲授、案例教学、教学诊断、同伴互助、教育沙龙、网络研修、行动研究等多种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学会思考。

 

  2010年以来,省教育学院先后举办了三届福建省百名校长论坛和以学校管理为主题的三届福建省社科联学术论坛教育分论坛;与部分市县教育局分别合作举办以“学校特色与品牌构建”“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团队的管理”“农村学校的提升”等为主题的市县校长论坛。2014年举办了分别以“教育国际化和办学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和学校的信息资源建设”“高中办学特色化”为主题的三期教育沙龙活动。

 

  建瓯一中校长王元华深有感触地说,崭新的论坛式培训是培训模式的改革,先是专家做主旨报告,接着班级同学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谈认识,互相质疑,展开思维碰撞,大家对所探讨问题也有了较高层次的认识。

 

  去年开始,名校长工程通过政策激励和业务指导,引导40位校长申报著书立说,将各自的办学经历做一次理论提升,通过回望和思考,更加明晰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

 

  “是助力,推动你跑得更快;是铺垫,帮助你跳得更高;这更是一种滋润,让你的心智看得更清晰。”黄家骅认为,校长培养的真谛就在于回归教育的本真。

  • 责任编辑:王佳佳     标签:福建 “培”“养”名校长 成长难题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