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坑古村何日续雄风

zz.fjsen.com  2014-09-16 10:17:5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洪坑村里刚修复的一处古厝。

东南网9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蔡乐 杨特团 林立宇 文/图)从漳州市区西行15公里,穿过十里香蕉园,一片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赫然映入眼帘,它就是远近闻名的芗城区天宝镇洪坑古村落。

闽南有句俗语“有洪坑的富,无洪坑的厝;有洪坑的路,无洪坑的石铺”,说的就是洪坑古厝的建筑特色——青砖石壁脚:以条石砌基,用青砖砌墙,并以纸筋灰黏合,屋顶铺上红色板瓦。

昨日的繁华

站在村口的大埕边,一条分界线十分突兀。左边,是已近600年的低矮古建筑群,右边,则是散落在蕉园里不规则分布的新建水泥住宅。20年前还有2000多人居住的古村落,如今只剩下七八十户不愿搬离的老人,大多数村民已搬入周遭新建的楼房。

“这里虽然没有永定土楼、南靖土楼那么出名,但它是个原汁原味的古村落。”这天,前来迎接我们的是村老人协会理事、花甲老人戴永春。戴永春如今正在撰写洪坑古村的族谱,对于这片还残留着昔日繁华的老建筑群,老人颇为自豪,漳州市文管部门曾到这里考察过,评价它“年代之早、规模之大、布局之独特,在漳州当属仅见,它的发现,对研究闽南古代民居建筑有着重要意义”。

600多年前,明朝初期戴姓先祖戴从宣从附近的天宝镇墨溪村迁至此地开基立派,而后由其后代子孙倾注了几代人的心血,才逐步形成了这片庞大的建筑群。

跟随戴永春穿行在洪坑各厝,宛若置身迷宫。戴永春介绍说,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30公顷,主体是一字排开的7座三进、五进大屋,每座大屋的两侧各有两排单层护厝。大屋与大屋、大屋与护厝、护厝与护厝之间都有小路相通。村内共有4条石板街道、18条排水沟、8口古井,村落的前后各有两口池塘。

“只要7座大屋的大门锁上,外人便无法进入村庄,而村内各家各户却道路相连,门户相通。相传解放前国民党到这个村庄抓壮丁,一进村便迷了路,转来转去就是出不了村。”他说,至今村内还保存着一块刻于清朝康熙年间的“鸿湖社会禁牌”,堪称漳州最早的乡规民约石碑。碑上文字的大致内容是禁止族人犯尊欺弱、窃取财物、私自盖屋作厕、私自放养鸡鸭等,村民们把这些村规奉为祖宗遗训,自觉恪守,因此村里秩序井然,大家相处和睦。

  • 责任编辑:林燕婷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