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中西医学之争

zz.fjsen.com  2014-12-31 10:26:44    来源:   我来说两句

从表面上看,挑战中医“诊脉验孕”是医生个人之间的较量,不能上升到“西医挑战中医”的高度,因为仅凭阿宝代表不了西医,杨桢和吕即来也代表不了中医。但从医学角度考虑,挑战中医“诊脉验孕”,其本质上就是西医和中医的一场博弈。因此,最终的胜负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要通过这场挑战,引起全社会对中医现状及发展的重视与关注。中医是否能够“诊脉验孕”?有了几千年的积累,中医“把脉验孕”似乎不是问题,然而面对现实中中医师们的现状,我们着实为其捏了把汗 。“望”、“闻”、“问”、“切”本是中医师重要的诊治手段,而其中“切”占据着重要地位,然如今能把出来好脉的好中医实在太少了。

此次“诊脉验孕”所引起的中西医的论战并非新鲜事。自近现代以来,中医问题大体可分四次。第一次,明末清初,西医始传入我国,起初并未形成多大影响,后因王清任、陆九芝等人对于是否应该以剖验死尸行“医林改错”之举的争论而拉开了中、西医学学术论争的序幕。第二次于清末民国之初,当时西方医学伴随列强军事侵略遍及国内,中医内部欲救亡图存者,分裂为两派,并分别扛起“中医改进论”和“中医科学化”两大旗帜,摆开了东西方文化、中西医学术论争的战场。但最终以“中医科学化”未遂,中医学得以保存为结局。第三次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新人和时期。毛主席亲将陆氏“中医科学化(西医化)”主张明晰为“中西结合”方针。第三次中西医问题的提起,尽管使“中西结合论”占了压倒优势,且旷日持久,但中、西医学本质上仍然“结”而不“合”,两大医学体系依然故我,自行其是。第四次是70年代末,以中共11届3中全会为背景,面对“中西结合”方针实施30年反致中医学术与事业“萎缩”之严酷现实,改而提出“三支力量并存”、“中西医学平等”之崭新口号。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产生于原始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从神农尝百草到扁鹊妙手回春,从“神医”华佗到“药王”孙思邈。这一位位名医无不见证着中医那段辉煌灿烂的历史。然而,随着西医学的传入,我们不难发现在中西医的较量中,中医常处于弱势地位。相比起西医,中医的发展十分缓慢并且不受多数人所信任与接受。古老的中医究竟会何去何从?它难道真的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医学了吗?

 

  • 责任编辑:王佳佳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