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府埕海蛎煎原味回归

zz.fjsen.com  2015-12-11 15:46:55  杨特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搏击商海近30年,到了知天命之年,林亚木体会到舌尖上的乡愁,接过家族百年传统衣钵

—— 让府埕海蛎煎原味回归

林亚木亲自上阵“掌勺”,制作海蛎煎。

古早味道令人难忘

东南网12月11日讯(福建日报 杨特团 文/图)今年81岁的退休干部老许前几天回老家漳州,他做梦都没想到,30年后,他可以再次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府埕海蛎煎。

那天,老许漫步在青年路古城区时,一抬头,“百年府埕海蛎煎小吃店”跃入眼帘。

“这是自己数十年来魂牵梦绕的府埕海蛎煎吗?”老许带着疑惑迈进了小店,点了份海蛎煎。落座后,不一会儿,一盘刚出锅,喷香四溢的海蛎煎放在老许面前。

“没错,就是这个古早味道!”细细呷了一口,老许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而这时,从操作间里走出的林亚木也一眼看到老许。两双眼睛对视的刹那,两双手不约而同伸出并紧紧握在一起。30年前,老许就是府埕海蛎煎的常客,而那时林亚木才是十几岁的小伙子,在店里帮着父母亲招呼客人。

“一转眼就是30年,再不赶紧,祖上的这个手艺就会失传了。”谈及此事,林亚木感慨不已:“从我的奶奶那辈人开始,家里就做着小吃生意。上世纪70年代末,父母亲在漳州府埕开起了海蛎煎店,天天都是人山人海,一家人常常是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市容市貌整治,府埕海蛎煎跟着小吃一条街关闭迁移。老父母原想让林亚木接棒,但年轻的林亚木一心想自己出去创业,不肯接手。自此,闻名闽南的府埕海蛎煎消失了,这一消失就是30年。多年来,林亚木经常被往日的老食客“追”着问:你们家的店为啥不继续开?

重振旗鼓传承小吃

在卖过衣服、电器,经营一家大型酒家,历经商海浮沉近30年后,林亚木渐渐体会到自己家族百年老字号的分量。2012年,在省内举办的一场美食节中,一个海蛎煎摊位前人头攒动,同行的漳州朋友挤进去点了一份,试了几口感慨地对林亚木说:“这味道跟你们家的差远了,如果是你们家的,肯定更受欢迎。”这话让林亚木的内心有所触动。

这两年,漳州市积极打造“闽南风·漳州味”的美食文化,作为上世纪漳州城小吃美食的一个重要符号——府埕海蛎煎,时不时被老一辈的漳州人重提。这无不促使着林亚木下决心,传承祖父辈百年海蛎煎老字号,让正宗的府埕海蛎煎回归。

经过周密准备,2014年,林亚木正式接过父亲的衣钵,用父亲原来的店名“府埕海蛎煎”,开起小店,今年正式搬至青年路。

为了还原海蛎煎的古早味道,他采用最传统的制作手艺,精益求精,在每个细节上忠于原府埕海蛎煎的味道。比如配料上要选用优质新鲜、分量足够的海蛎、大鸭蛋和优质花生油。为了展现酥而不油腻的效果,就不能简单地用所谓的“海蛎粉”,而要用地瓜粉。要还原原有的纯正香味,蒜头必须用人工在石槽里椿碎。同时,配以甜酸适口的菜头酸、甜酸酱、芫这“三剑客”才能出味。

传统的做法,费时费力,固然增加了成本,但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和欢迎,“回头客”纷至沓来。

在今年的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期间,府埕海蛎煎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短短5天,就卖出了5000多份。”林亚木十分兴奋。

“漳州小吃是漳州这个特定地域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乡愁。”林亚木说,自重新掌勺以来,自己先后带着府埕海蛎煎,参加了两岸花博会美食展,芗城区美食文化节等。

“趁着现在还年轻,工艺还在,我要通过府埕海蛎煎原味的回归,来发扬光大小吃文化遗产,以解漳州人舌尖上的乡愁。”林亚木说,眼下,他正抓紧准备注册商标,并将按照统一的制作标准,开设分店,满足食客的需求。

  • 责任编辑:林育煜     标签:府埕海蛎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