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注入新动力——看,那片富了百姓的金柑林

zz.fjsen.com  2018-02-25 10:24:50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白石村村民正在采收金柑

新春佳节已近尾声,而一波旅游热浪却仍在云霄县海拔最高的村落白石村延续。2月24日清晨,白石村早早地被一抹甜蜜的“金色”唤醒,村民们或在自家果园里采收金柑,或忙着与慕“柑”而来的水果批发商议价,抑或是热情招待远道而来的观光采摘客。

“‘金’字好彩头,味甜品相佳,大家都来尝尝白石金柑,这可是春节走亲访友的抢手货呢!”刚在自家林地里忙完采收金柑工作的村民庄义发,热情地向观光客打起广告。在他身后,数十筐堆得如小山高的金柑卖出了一斤4元的高收购价。

而在数年前,眼前热闹繁忙的产销旺景却是庄义发想都不敢想的事。上世纪80年代初,白石村约三分之一的人口相继加入“种柑大军”,种植面积达到300亩。高海拔、温差大、水质好、富硒土壤等地理优势,造就白石金柑口感清甜、肉质细腻、外皮金黄的绝佳品质以及亩产1800斤的高产量。但偏偏“成也环境,败也环境”,地理位置偏远、道路交通不便,让金柑“种在深闺人未知”,价格一度跌至几毛钱。

“以前,村里到处都是土路,一到雨季,通往果林的山路泥泞难行,沿途还时常发生滑坡等灾害;即便等到晴天采收了果子,出村进城去卖也要花数把个钟头,一来二去,纵然金柑再好、再甜,也没人收、没人管、没有好价钱,成了烂在地里的‘贱果’。”面对传统种植业的惨淡前景,从父辈手里继承金柑林的庄义发,当年不得不丢弃锄头,背负一家六口的生计外出务工。可是,打工收入不稳定,加之父母的医药费和子女的学费,庄义发戴上了贫穷的帽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就在庄义发辗转在他乡辛苦打拼的几年间,家乡白石也在努力蜕变。

2016年,总投资1289万元的道路建设项目,正式拉开了白石金柑“提价史”的序幕。相继竣工投用的圆白线道路拓宽、白石至横山自然村道路硬化、横山至大茂山路基及路面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白石村的“金果果”铺就通向城区市场的“银纽带”。同时,村里通过向上争取资金500万,火热启动机耕路建设项目;铺路、挖渠,平坦的水泥路一直通向金柑林,水果批发商们驱车前来,到家门口收金柑。“路好走了,藏在村里的金疙瘩才能运得出、卖得了!”白石村村书记林镇安这样说道。

金柑卖得了,还得卖得俏。在云霄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扶持下,火田镇依托白石村大茂山丰富的古茶树等农业资源,大力推行“农业+旅游”“农业+品牌”。一方面,总投资5000万元的大茂山生态旅游项目和总投资1.5亿元的白石古茶树群落观光园,整村容、建景点、全配套,融合了“古茶元素”和“田园趣味”的生态游路线为白石村聚名气、引人气。值得一提的是,近阶段白石金柑还申请注册“火田金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名号”更加响当当,身价水涨船高。

如今,前来白石村呷茶品果的游客日均达有400余人,白石金柑、白石老酒、茶叶等农特产品销售供不应求,价格持续走俏;高山农家菜馆座无虚席。看到家乡变化的“庄义发们”重回柑林,重拾锄头,种起了“致富果”。金色再一次重焕生机,如斑斑星火悬挂枝头,点缀着白石的青山绿林,纷至沓来的游客不仅能畅游金柑林,看美景、忙采摘,还能让味蕾添上一剂白石独有的甜味。

“我家种了7亩的金柑树,每棵能结600斤左右的果,按收购价每斤4元来算,我这一季能净挣3万来块,农闲时到附近的农家乐务工,还能月入1200元左右呢!”看着满山的金色,脱贫摘帽的庄义发喜滋滋地算着幸福账。在金果果的带动下,去年年底,白石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告别穷日子,奔向好生活。(郭扬 文/图)

  • 责任编辑:叶同辉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