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籍战士黄少雄一口漳州腔为军营小品增色

zz.fjsen.com  2018-08-14 08:59:18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黄少雄表演军营小品

北部战区某微信公众号日前推介了电影《金达莱花开》。电影讲述延吉市某空军场站战士连续十多年照顾军烈属金英淑老人的故事,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黄少雄领衔主演,扮演精心照顾“兵妈妈”的“兵儿子”,他质朴娴熟的演技,漳州腔调的对白,为影片增色不少。许多家乡人给予热情关注,为他打call。

今年26岁的黄少雄,出生在平和县坂仔镇一个“红色家庭”。他的曾祖父黄海春参加革命被捕后,壮烈牺牲。2012年,正在厦门读大一的黄少雄,遇到部队招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入伍,他向往军营的情结再次被触动。他想和曾祖父一样,报效祖国,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入伍后,黄少雄是一名警卫战士,他能演会导兼职旅文艺骨干。“港台腔”、长相喜感、话风幽默、眼里有戏……一说到黄少雄的“演技”,他的战友纷纷点赞。然而,舞台经验丰富、台词表达自如的黄少雄却有一段与战友交流得借助手势才能勉强被理解的往事。由于黄少雄从小说着一口“h”“f”不分,平、卷舌乱用,前、后鼻音混乱的“方言”,以至于到东北当兵后,连里战友一度以为他姓“王”。说惯了闽南语的人改说普通话,通常会闹出很多“笑话”。在他乡,黄少雄独特的“口音”,时常成为官兵在训练间隙的“槽点”。然而面对调侃,从小就具备表演天分的他不但不生气,反而用混合东北话和家乡话的“怪腔”对答如流,仿佛一场临时开演的相声,引得官兵捧腹大笑。

2014年10月,原沈阳军区空军举办首届基层业余文艺调演。此前,参加营连晚会“初露头角”的黄少雄,在指导员的鼓励下开始节目创作及编排。然而,小品不仅仅考验演员的演技,对台词表达要求也很高。在前期彩排中,黄少雄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扳正”普通话。由于内心顾虑,舞台上黄少雄的演技得不到充分发挥。距正式比赛仅剩一天,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再次彩排,因为着急,黄少雄“拗口”的普通话竟被转化为“港台腔”脱口而出。一同彩排的官兵听后,先是一愣,待回过味来便哈哈大笑。

“何不摒弃自己不擅长的普通话,用本色演出呢?”黄少雄如梦初醒,连忙将台词全换成“港台腔”。果然,比赛时效果出奇地好,短短13分钟的小品赢得6次掌声、9次笑声。最终,原本一个讲述战备拉动演练后,班组开展“战斗力大讨论”的“单场景”故事,因为多“口音”冲撞而变得趣味盎然。最终,小品《战备演练之后》获“优秀剧目二等奖”,黄少雄获“优秀表演奖”。

此后,黄少雄在全区出了名。鉴于他“黄”“王”不分的口音和会演小品的特长,官兵们一致称他为“小品‘王’”。2015年,战区空军筹拍一部微电影,意在反映信息时代网络“冲击”军营,官兵该如何应对微信朋友圈肆意抹黑英雄的灰段子。接到“片约”后,黄少雄积极参与修改剧本,并认真揣摩其饰演的新兵值日员“捅娄子”的心理动态。最终,微电影《段子来袭》获全军“军营微课”微电影大赛一等奖。

如今,黄少雄成为旅“天剑”传媒中心的视频摄录及制作人员。他一方面利用下部队慰问演出的时机,将自己的参演经验和拍摄技巧传授给基层文艺骨干;另一方面主动跟随部队上高原、进戈壁,摄录官兵训练的影像,并制作出视频短片,以鼓舞兵心士气。⊙记者罗培新 通讯员 刘若男 文/图

  • 责任编辑:林永清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