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试行街长制 推动“街长治”

zz.fjsen.com  2018-09-17 08:39:42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街长人数

实施街长制以来,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任命和指派街长,截至9月初全市已有377名街长上任履职

街长素质

街长应当具备基层经验丰富,辖区街道熟悉,热心城管事业,善于同群众沟通与打交道,有公平心、正义感

街长责任

街长主要负责道路沿线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日常巡查劝导与信息反馈,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加强市容乱象的整治

市容市貌管理是很多城市在发展中都会遇到的“痛点”。为此,漳州于去年9月正式施行首部实体性法规《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按照法规中区域划分和管理要求,试点实施“街长制”,推进市容和环境卫生网格化精准管理。经过一年多的施行,各方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街长戴学贵(左二)向商家宣传“门前三包”(郑文典摄)

街长都是人民群众身边亲切的人

台湾路位于市区古城内,辖区内旧房院落、背街小巷多,老年住户也较多。“有的老人舍不得将一些大的杂物丢掉,便堆放在门口墙角,很容易形成卫生死角。”台湾路街长、华南社区居委会主任戴学贵说,从督促商店店主履行“门前三包”工作到规劝占道晾衣,从查看路面破损情况到清理街边卫生,街长的工作事无巨细。“遇到住户杂物占道等问题,需挨家挨户走访找到物主,并开展思想工作说服其自行处理,或同意社区将杂物进行清理。”

记者在博爱西路看到,街道两旁的商户经营井然有序,以前商户店外经营、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我在华南社区工作了十多年,附近的住家商户基本都是老熟人了。”博爱西路街长、华南社区书记吴红英说。她每天都会上街走访查看每家店铺日常经营情况,包括劝导非机动车停放、规范店外经营等。“有的店铺门口,客人的电动车乱停放,我们还未上前提醒,店家看到我们走来,便自觉地将车辆移到线内停放整齐。”

“在城市管理中,执法队员通常代表一种刚性的执法权威,与之相比街长则是以更加柔性的方式协商沟通。”芗城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刘永刚介绍,前期经过街长的宣传和劝导,让执法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更能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街长让城市的末端管理转向社会协同治理

在街长制实施前,城市管理人手不足,难以做到环境管理的面面俱到。刘永刚说,市区有的街道办事处所辖面积达十几平方公里,而驻街中队执法队员只有十几名。

街长制的实行,有效推动城市的末端管理向社会协同治理转型。街道办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分出若干道路网格,并分别设立街长,承担管理第一责,并与执法部门联合协作、齐抓共管,城市管理力量明显增强。

“日常工作主要以劝导为主,但对于屡劝不止的,我会反馈到微信工作群里,报上级街长协调处理,或与驻街的执法队员一起督促其整改。”芝山公园路街长、通北街道金源社区主任陈秦兰说。

市区各街道的街长分为两级,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担任一级街长,二级街长大多由社区书记、主任等担任。工作中,街长一发现问题,能劝阻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会及时将问题采集并上报到工作群里,由一级街长或其他相关领导协调处理。

街长致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安全隐患

除了路面日常巡查与信息反馈,帮助辖区内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也是对街长的必备要求。“许多居民不仅有我的手机号,而且还加了微信,遇到问题时,他们随手一拍就能及时把问题反馈给我们。”陈秦兰说。

“金源新村的水沟盖破损了,过往行人较多,怕老人小孩摔着了。”接到群众反映后,陈秦兰立即赶到现场确认情况,并与专业人员联系,督促其尽快对破损的井盖进行修缮,排除安全隐患。

上月连日暴雨,导致龙眼营一巷民房内的龙眼树倒伏。得知情况后,街长吴红英与戴学贵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发现该树乃百年老树,倾倒在屋顶上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她们立即将该情况上报给一级街长、西桥街道组委郑蔡乐,经多方协商,该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街长工作还需群众支持和社会共同参与

“街长制”带来的变化,群众感受最深。今年以来,市民共同见证街道变“宽”、变整洁。“乱停车、乱摆摊的情况不见了,走在街上都觉得舒心多了。”谈及如今市区的变化,青年路上的商家纷纷为“街长”点赞。

“街长制”实行一年来成效明显。据了解,芗城1至7月关于“市容市貌”立案宗数同比减少28.65%。刘永刚说,行政处罚案件数的明显减少有力佐证“街长制”取得的成效。

尽管如此,采访中许多街长坦言,日常除了要完成“门前三包”的督导以及信息采集工作,还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居民遇到的问题。社区工作所涉及的事务日趋繁杂,街道的管理仅靠几名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芗城积极探索完善“街长制”,计划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强城市管理力度,强化城市管理的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许多街长也呼吁,为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痛点”,推进“门前三包”全面落地施行,提升城市品质,需要店家强化自律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更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本报记者 王琳雅 通讯员 郑文典 吴维)

 

  • 责任编辑:陈惠华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