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百花齐放 ——记改革开放40年漳州文化发展变迁

zz.fjsen.com  2018-11-12 08:46:46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南湖湖畔,圆山文化中心与生态美景交相辉映,提升了城市品位,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游斐渊 摄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文化产业不断壮大的40年。改革开放40年来,漳州文化事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夯实基础、树立形象、谋求发展为主线,清晰把握漳州文化建设的主要脉络,以繁荣发展为中心,主动服务漳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40年的文化变迁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鲜明的历史故事,在时间轴上标注了引人深思的记号。

文化惠民 丰富群众精神需求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九龙江畔芗城古邑,在漳州古城区北入口处,中山公园南门边,传来阵阵大鼓凉伞的欢快乐声,舞者身着黄色锦衣,伴着韵律挥伞起舞,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德润人心,文化天下。改革开放40年,漳州文化惠民服务不断深入、文化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文化活动开展精彩纷呈。如今,当你穿梭于大街小巷,各种文化、娱乐活动随处可见——在社区、广场、公园里,男女老少有的健身跑步,有的打太极,有的跳广场舞;剧场内、影院里,各种文化大餐轮番上阵,为市民献上视听盛宴;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内,各种书画展、图片展、文物展、出版物成果展频频举办,令人大饱眼福;大型演唱会、文艺晚会、戏剧公演流光溢彩、精彩绝伦;少儿舞蹈比赛、器乐比赛以及音乐节、文化旅游节、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各种活动形式多样、层出不穷。

近年来,全市经常性举办新年舞蹈专场演出、合唱音乐会等“向人民汇报”主题文艺活动,开展“地方戏曲进校园”公益演出,“送温暖,献爱心”进社区、进军营等文艺演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民的精神食粮,树立漳州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形象。

据统计,漳州现有文化馆(艺术馆)12家、博物馆(纪念馆)11家,图书馆11家、乡镇综合文化站122个,村文化室1650个,现已实现村村通、村村响、农家书屋全覆盖。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列入“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和“2018年‘三抓三比、十项竞赛’项目”之一,计划建设460个基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预计四年内将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

艺术创新 着力加强精品生产

2014年,芗剧《保婴记》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填补了漳州戏曲奖项的空白;2017年,再次入列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2018年,拉开全国巡演的序幕。《保婴记》生于漳州、长于漳州,历经打磨、精益求精、享誉全国,而这只是漳州持续推动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40年来,漳州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剧目质量、艺术水准得到极大提高。为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展示全市的文化艺术成就,我市近年组织3届百花文艺奖评选,每年有近200件文艺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其中,纪录片《绿色的青春》荣获国际选片会十大纪录片大奖,漳州木偶剧团4个节目荣获首届国际木偶艺术节最佳节目奖,有20多件作品荣获近两届福建省百花文艺奖。此外,我市还推出芗剧和报告文学《谷文昌》、图书《漳台传统节日》、芗剧《煎石记》等一批精品力作,其中,芗剧现代戏《谷文昌》晋京参加“2018新年戏曲晚会”,入选201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和精品创作重点扶持剧目。

通过组织参加各类活动,激发文艺工作者更大的创作热情,推动我市文艺精品创作再上新台阶,也逐渐成为漳州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新名片。

为鼓励创作,全市经常性组织各类文艺活动,激发众多文艺者的参与热情,调动广大文艺家的创作激情。近两年来,我市主办近现代各类书画展览上百场。其中有第四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文化漳州·墨香诏安”中国画作品展等国家级赛事活动;还有“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黄道周、沈耀初、沈锡纯书画作品展及研讨会相关活动;以及“花样漳州·墨香古城 ——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蚁王归巢”当代艺术展、新时代新青年全国70 年代代表书家作品展、全省首届青年书法展、“一带一路”人类文明卢禹舜作品展“、大写至道”庄毓聪大写意全国巡回展(漳州汇报展)等大型专题书画展览活动,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注重传承 唱响千年漳府文化

轻踏于古城的石板路上,红砖、骑楼、燕尾脊,目之所及,闲适幽静。胭脂砖、竹篙厝、圆枋脊等古老建筑元素点缀着传统院落,伽蓝庙、番仔楼、老教堂记录着古城文化历史印记。夜幕降临,鹅黄色的灯光,点缀着这里的静谧,古色古香的一砖一瓦蕴含着时光的温度,沉稳而温馨。

2014 年起,按照“政府主导、市级为主、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机制,不断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在修复古城建筑的同时,更加注重古城文化的修复,摒弃“拆旧建新”的旧城改造模式,逐步推进漳州古城“修旧如旧” 的活态保护工程,漳州古城新貌慢慢呈现在市民面前。

据统计,截至 2017 年,全市共有文物点 4731 处,涉台文物 306 处,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世界文化遗产 1 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23处 34个点,省级 115处,市县级 800多处。华安东溪窑、平和南胜窑等 2 处遗产点被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名录。全市共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 13 个,国有馆藏文物 29845 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 90 件,二级 313 件,三级 4226 件。2017 年,我市组织申报第九批福建省文保单位,其中 35处获得入选。

此外,漳州目前列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35 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5 批 180 人。建设漳州古城非遗一条街 ,市图书馆“漳州传统记艺专题馆”,漳浦剪纸展示馆等 43 处非遗展示传习场所,八宝印泥厂、片仔癀公司等都设立各自的非遗展示馆。

衡量一个城市的历史价值,除了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更大的内涵或许就表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

品牌建设 拓展对外文化交流

漳州积极发挥地缘优势,搭建平台助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对外交流形式与内容不断扩大深入,推介一批文创项目对接海内外,大力推动扶持民间组织在境外设立文创产品交流展示平台。今年 4 月,“漳州文创金门驿站”在金门正式落成开馆,首批展售徐竹初木偶雕刻作品、漳州八宝印泥等漳州传统文化产品;今年 8 月, “金门文创漳州驿站”落地漳州古城,首批展示有金门陶艺、风狮爷摆件等金门特色产品。漳州与金门互设文创驿站,这是漳州首创对台文化产业合作交流的新模式。

近年来,漳台两地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两地文艺界间互动频繁。利用传统节日和漳台两地民间特有民俗节日,连续举办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节、关帝文化节、东金澎三岛论坛等活动;其中,开漳圣王文化节和关帝文化节被国台办列为全国重点对台交流项目。举办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木偶艺术节、灯谜艺术节、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组织水仙花雕刻技艺、芗剧、剪纸、武术等团组入岛巡演。2017 年,漳州“非遗”文化交流团赴台湾开展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两岸文缘、血缘。2018 年 8 月, “福建文化宝岛行——闽台非遗文化交流活动”举行,从南投草屯镇到台中西川、大庆、赖兴里活动中心,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们各展技艺,为台湾同胞献上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通过以文化促交往、促沟通、促合作,大大推动两岸民间文化交流。

此外,以芗剧(歌仔戏)、锦歌、木偶戏、南音、潮剧、剪纸等民间艺术为重点的闽南漳州文化对外交流足迹遍布亚、欧、美、澳四大洲的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40年弹指一挥间,40年文化大发展。如今,文化建设者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按照漳州市委市政府的发展要求,努力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以扎实的工作推动漳州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富美新漳州”建设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李润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