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毕业生回乡做枕头酥 传承外婆老手艺

zz.fjsen.com  2018-11-26 08:37:44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张晓君在文博会上“吆喝”枕头酥

今年7月份从江南大学毕业的“95后”大学生张晓君,回家乡传承家族的老手艺——做一名枕头酥守护传承者。

说到张晓君和枕头酥的渊源,得提到她的外婆卢美珍。1966年,卢美珍只身从乡下到平和县糕饼厂做学徒,“搓饼最考验功夫,为了学好,我外婆每天提前1小时去练习,不识字的她自学了打算盘,计算配料克重,用画图的方式完整记录做枕头酥的工艺,又在师傅的教诲下精通了整个制饼流程。”1990年,卢美珍在家自立牌坊,取名“美珍枕头酥”。 巷子虽深,香传千里,甚至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的客人也来购买。枕头酥是张晓君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在外婆的手里,平凡的原料变成香喷喷的枕头酥,热气腾腾的饼刚出炉时,张晓君总是第一个偷吃,烫在嘴里暖在心。

外婆年纪渐渐大了,做不了枕头酥。张晓君在外求学,偶尔买一些枕头酥作为特产送同学朋友或者自己吃,她感觉吃不到以前地道的味道了。读大四时,学校举办食品创新商业挑战赛,她觉得这是一个推广枕头酥的机会,就和同学在福建平和与江苏苏州两地跑来跑去,全程记录枕头酥手工制作全过程。拍摄中,接触到外婆小心翼翼保管的制作工具,张晓君很清楚,外婆心里是放不下这门手艺,但又怕传承下来后辈受苦。最终,张晓君的作品获得了银奖,获得在场来自五湖四海的嘉宾的肯定。领奖时,她想到小时候常跟外婆说长大后也要做枕头酥,“如果它就这样失传,我觉得太可惜了。”

尽管如此,但是一听说张晓君大学毕业后打算回家做枕头酥时,很多人不理解:你一个大学生,回到小地方做饼?而且做的不是高大上的法式甜点或西式下午茶,竟是本土的茶点?张晓君这样回答:我传递的不仅是美味,更想从外婆这代老食品人手中接过棒,用心做好枕头酥,让更多人品尝到这道中国传统美味。

枕头酥只有拇指大,形似枕头。据《平和县志》记载,枕头酥在500年前是朝廷贡品。可就是简单的四四方方的饼,张晓君动手了才知道它的制作过程有多难。一块枕头酥需要经历十几道复杂的工序。枕头酥的食材有野山柑,生长在荒郊野岭,每年产期只有两个月,枕头酥没了这味食材就不叫枕头酥。她整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寻找它。“精买憨卖,良心做吃”,这是外婆送给张晓君八字真言。张晓君的理解是,老手艺人的匠心精神,就是专注地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压力大的时候,有好几次她想放弃,但是每一次家人和朋友都鼓励她、支持她。

张晓君也向目前在行的前辈请教,快速地去学习,做尝试,再根据效果去调试。在她的眼里,所有尝试都不会白费。传承一个传统的中式茶点,会不会是在往后走呢?她分析传统茶点没落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下一代人愿意去传承手工艺,还是它本身的工艺不利于它的传播,或是它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她觉得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可以改进工艺,比如让饼皮更酥但不易碎、根据不同人群调制更多口味、用各种创意拉近与现代年轻人的心理距离等。

在今年11月举办的海峡两岸文博会上,张晓君的“枕头酥”小铺吸引了包括CCTV在内的众多媒体报道。谈起这一路传承复兴枕头酥的过程,虽然走过不少弯路,遇到从没想过的困难,但张晓君满怀信心地说:“我会努力把枕头酥做下去。做这件事的初心是不想让外婆的手艺失传,想把传统的美味带给更多人。这些年,我们总在感慨中国的老手艺逐渐失传,而现在我既然能做到,那就不要只是嘴上惋惜,要去做!”⊙本报记者 罗培新 文/图

  • 责任编辑:林永清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