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推荐> 正文
分享到:

一“花”一世界 漳州棉花画的半世沉浮

2019-06-13 09:31  来源:东南网  作者:林永清 陈惠华  责任编辑:苏海森  我来说两句

郭美瑜棉花画代表作《百鸟朝凤》

转型改良 棉花被“搬”上镜框

在郭美瑜创作的棉花画里,有幅《百鸟朝凤》不得不提,该幅画长2.58米,宽近2米,昂首于山岗的凤凰,五色的羽翼迎风而飘,黄鹂、寿带、喜鹊、燕子、白头翁等上百只鸟儿在它周围嬉闹飞翔,不同季节的鲜花争相怒放。这样气韵流动的画面,全靠手工抽取棉花,一根一根堆、塑、贴而成。

作为漳州首创的一种工艺美术形式,棉花画综合运用彩扎、浮雕、国画艺术技法精心塑制而成,构图新颖、技艺精湛、造型生动、立体感强。它分五大类,共140多种规格,具有鲜明的民间工艺美术特色。

传统的漳州棉花画艺术渊源最早可追溯至清代,那时候,弹棉匠为满足顾客需要,时常在棉絮上铺花和缀字。

上世纪60年代,物资匮乏,棉被生产合作社再无法生产棉被了,那里的人何去何从?当时漳州二轻联社工艺美术组的主任林辉就提出,何不将棉花“搬”到镜框内做成工艺品?

1963年,游秋源、黄家声等师傅,把原本附着在棉被上的平面吉祥图画,分离出来,首先制作了《猫》《鹰》《金鱼》和《花卉》四块棉画,布置橱窗。后来,经过不断改造,用彩塑、彩扎的手法,配以山水画淡远清雅的背景,镶在玻璃框里,当时命名为“棉堆画”,漳州棉花画从此诞生。

棉花画诞生不久,便受到海内外社会各阶层的好评和喜爱,作品先后被送往日本,加拿大蒙特利尔“人与世界”的主题展览,和美国等亚太地区的展览。1979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祖国新貌》纪录片把棉花画搬上银屏,它还被外交部定为外交馈赠礼品。

1983年,黄家声荣获全国第五届工艺美术创新二等奖,被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家”的称号;而游秋源主创的棉花画作品,也获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一时间,漳州棉花画几乎家喻户晓。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联系电话:0596-2956089 广告服务:0596-2960867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6-2956089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