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坪林村:“红色”引领“绿色”崛起

zz.fjsen.com  2019-08-15 08:52:46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中共诏安县委、县政府旧址——坪林村“光裕堂”修葺一新后,成为诏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吴楠 供图

雨后的坪林村,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山间成片的青梅林纤尘洗尽,一颗颗莹珠在叶尖眨眼。

坪林村位于诏安县红星乡,地处乌山山麓一侧。全村拥有山地5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1.3%。当地人解释说:“我们这里一分平地,三面环林。平地是‘坪’,‘坪’加‘林’合称就是坪林。”如此地势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然的绿色屏障注定小小的坪林要书写一段峥嵘的红色岁月——从三年游击战争开始,坪林一直是中共云和诏县委及其革命武装的重点活动据点之一,是乌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10月,中共诏安县委县政府在这里成立,运筹帷幄指挥诏安解放进程,完成政权接管的各项准备工作。

由于地处旮旯,交通不便,坪林村经济长期欠发达。然而,坪林村人继承革命先辈开拓勇猛的精神,在这片红土地上砥砺前行。

“后进”转身,“后劲”发力。如今,已脱“贫困帽”的坪林村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前进,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绿色发展,为革命老区村注入新动能,呈现一派盎然生机。

红色记忆“把根留住” 政策扶持助力脱贫

坪林村黄氏祖祠“光裕堂”,办过私塾学堂,曾传出童子稚嫩的诵书声;也举行过会师大会,曾回荡革命人激情嘹亮的红歌。

1949年9月19日,漳州解放,10月6日,由武克、李振经带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五大队第一中队的48名干部,长途跋涉辗转乌山而来,在这里与中共云和诏县委和地方人民武装会合。

1949年10月20日,120多名南北干部在坪林“光裕堂”前举行会师大会,根据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第六地委的指示,中共诏安县委、诏安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引领解放诏安的进程。

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诏安县城,县委决定了“实行统一协调作战,兵分东西两路、攻取解放县城”的战斗部署。1949年12月12日,诏安县城解放。

光阴似箭,昔日破旧的祖祠经修缮,成了红色主题教育场所。祠堂天井处的地砖保留了历史的原样,上面青苔斑斑,仿佛追忆着风云场面的点点细节。祠堂新筑的墙体挂有历史旧照。照片默然,然而照片中那些男儿透出的坚毅眼神,不时予人灵魂的触动。

这一段红色历史没被遗忘,革命老区村也没被遗忘。

“你们好,欢迎大家光临!”村民黄国中崭新的农家别墅就在坪林村村部。不锈钢门窗、雪白的墙壁上贴着喜庆的对联。见到记者,黄国中热情地迎了出来。“感谢党,感谢政府,现在生活真的很好。在各级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我才建了这座三层总面积120平方米的房子。”

今年46岁的黄国中,曾是村里挂了牌的贫困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就靠他一人打零工维持生计。“好在全家四人享受低保,每月每人330元,才勉强过活”,黄国中回忆道,“后来,跟着村里种青梅,规模逐渐扩大,现在有400多株,一年可收入2万元左右,生活才渐渐好起来。”除此之外,农闲时,黄国中还被村里雇为保洁员,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而通过政府补贴的危房改造项目,黄国中一家终于住上了新房。

2017年,随着黄国中等7户挂牌贫困户脱贫,坪林村实现全村脱贫的目标。

“2015年-2018年,三年来争取各类资金补助共600万元,通过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扶持青梅产业,为村民创造就业岗位等,改变了村庄面貌,让村民逐步脱贫。”红星乡党政办主任、坪林村第一书记吴剑雄介绍,如今全村125户半数以上都住进了小洋楼,还有60多户购置了小汽车。

  • 责任编辑:林永清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