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创新促产教融合 为漳州食品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zz.fjsen.com  2019-08-23 08:51:45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核心提示

高校科研资源、食品产业发展,二者之间,如何打通技术成果走向产业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值得关注。在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市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福建省“6·18”协同创新院食品产业技术分院、农产品深加工及安全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福建省高职院校精细化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四个省级平台,推动了校企协同创新和促进产教融合,为漳州食品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近日,记者走进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学院与食品产业深度融合的“奥秘”。

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让教授学生走进车间厂房

在焙之道生产车间,徐春城正在指导学弟学妹们做微生物检测。毕业一年,徐春城已成集团品管部组长,带领8个人的团队,负责公司产品质量监管。

“像我们这类企业,选择技能型人才并不以学历高低‘论英雄’。我们特别需要专业技能强、实践能力高的学生。”福建焙之道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薛从福向记者说道。

近年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焙之道集团等16家重点示范合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不断输送优秀学生到企业工作。

校企合作实现“双赢”,漳职院定期组织学校教授进企业挂职,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科研,实现资源的对接共享。

“前阶段,首批22名优秀教师到金峰开发区企业挂职,入驻14家企业。”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余奇飞介绍,除了响应漳州市重点企业和高校科研人员“双向挂职”工作的号召,学院还启动了“百名教授进企业”活动,自发遴选了一批优秀教授(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到企业挂职。挂职期间,每位挂职人员至少完成“三个一”工作,即帮助解决企业一个问题或难题;同企业开展一个科研合作项目;对企业组织一次员工培训。

“科研人员的思维和企业家的思维是不一样的,科研人员追求的是创造最好、最领先的技术,而企业家追求的是寻找最适合市场的技术。让科研人员到企业,企业家到学校,来往之中,会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余奇飞说道。

一公斤蜜柚如何卖到九块钱

让科研成果飞进田间地头

柚子白兰地、柚子精油、柚子果酱、柚子果胶……走进农产品深加工创研工作室,满满柚子芬芳迎面而来。虽暑假已至,但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谢建华与学生们仍“泡”在实验室中埋头苦干,在小小的柚子中做文章。

“往年柚子价格低,人工成本都收不回来,果农更是宁愿柚子烂在树上也不愿摘。”谈及走访柚农之行,谢建华语气中透露着一丝惋惜。同时,由于生产方式传统,蜜柚残次果约占10%,果农大多将其丢弃,造成环境污染。

“我们决心为柚子涨一涨身价。”谢建华介绍,考察后,他指导10名学生组成了社会实践团队,实践团队以全果利用为目标,对琯溪蜜柚的精深加工进行研究开发,以此来提高蜜柚利用率,推动蜜柚产业的发展。

以柚子外表皮部位为原料,可提取出作为食品香精与化妆品使用的香油;利用柚子海绵体部位为原料,制作出柚子果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在柚子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可开发制作成保健品;取柚子的果肉部位为原料,经过发酵制成柚香浓郁的柚子白兰地……

“原来每公斤卖3元的蜜柚,经过升级能涨到9元。而原先丢弃的青柚、残次果,也能变废为宝。”谢建华信心满满,现阶段,已有几家企业与学院建立联系,探索加工合作模式。

声音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主任、教授林常青

关键是调动教师积极性

科研成果不应该是锁在抽屉里的纸片,而是要最大限度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求,甚至是企业需求。

对老师而言,教学与科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可就个人精力而言,两者有着一定的矛盾。产学研深度融合,关键在于调动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希望有关部门出台更多“鼓励”机制、“允许”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出支持鼓励创新创业的制度政策环境,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

⊙本报记者廖瑜婷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