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六条鱼” 推动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zz.fjsen.com  2020-08-07 09:58:00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海上鲍鱼养殖

▲石斑鱼工厂化养殖

“六条鱼”能产生多大的效益?答案是:每年产值上百亿。漳州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均位居福建省前列,人工养殖水产品种超150种。其中,石斑鱼、鲈鱼、罗非鱼、对虾、鲍鱼、河鲀(简称“六条鱼”),是漳州市的水产养殖优势特色品种。2019年,漳州市“六条鱼”养殖总面积(指混养面积)达41.3万亩,总产量22.15万吨,总产值113.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养殖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53.32%、13.72%和56.66%。2019年我市共有8家养殖单位被授予“六条鱼”养殖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政策给力,市场升温,优势特色产业呼之欲出。近年来,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推动“六条鱼”各自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产业链,成为漳州市渔业高质量发展、渔民增收的重要品种和特色产业。接下来,让我们逐一走近这“六条鱼”,去感受它们的风采。

立夏鲙鱼满岩下

在漳州,有一种名贵的海水鱼,俗名“土过”,也叫“过鱼”,古称“鲙鱼”。立夏鲙鱼满岩下,这是闽沿海渔民盛传的谚语。说的是平时喜欢独居的鲙鱼,在立夏之后趋于活跃,喜聚集于岩礁之下,渔民便迎来鲙鱼汛期。

鲙鱼就是石斑鱼。过去,我们品尝石斑鱼,主要来自海捕。如今,漳州市已经成功开展了石斑鱼人工养殖,并形成了石斑鱼育苗、养成的生产体系,全市有2家省级石斑鱼良种场、5家市级石斑鱼良种场、近百家规模化石斑鱼养殖场。2019年漳州市石斑鱼养殖面积3.2万亩、产量1.57万吨、产值20.3亿元,产业规模占据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主要养殖品种有:赤点石斑鱼(红斑)、青石斑鱼(土斑)、褐石斑鱼、老鼠斑、斜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这几年,还培育出一些杂交品种,比如:珍珠龙胆石斑、云龙斑等。

养殖规模、品质进一步提高,漳州石斑鱼品牌效应凸显。漳州市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石斑鱼之都”称号,“漳州石斑鱼”入选“福建省十大渔业品牌”。

思鲈犹欲钓江东

“江东鲈鱼”原指江东古桥一带的鲈鱼,其学名花鲈,俗称七星鲈。此前,漳州海域和九龙江流域皆有天然的鲈鱼资源,而人工养殖鲈鱼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规模化生产。如今,漳州市的鲈鱼育苗技术较成熟,颇具规模,年产鲈鱼苗数亿尾,成为我国鲈鱼苗种生产的主要基地。本地的主要养殖品种有加州鲈和花鲈。产业规模和效益稳步提升,“江东鲈鱼”还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漳州市鲈鱼养殖面积1.5万亩,产量1.35万吨,产值6.3亿元,养殖规模名列全省前列。

江东一带因鲈鱼而闻名,各具特色的鲈鱼餐馆聚集,已形成了江东鲈鱼一条街特色美食。不仅漳州人都对“江东鲈鱼”赞不绝口,就连周边城市如厦门、龙岩、泉州的顾客也纷纷慕名前来品尝。以江东鲈鱼创作的鲈鱼菜品“江东鲈鱼粥”“江东鲈鱼卷”被评为“中华名小吃”,而“江东鲈鱼丸”被评为“福建名小吃”。此外,令漳州人骄傲的是,2018年,中国烹饪协会发布了《中国菜·全国省籍地域经典名菜、主题名宴名录》,“漳州鲈鱼宴”成功上榜,与开国第一宴、满汉全席、孔府宴、G20国宴、红楼宴等共同入列“中国名宴”。

生存大师罗非鱼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是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漳州是福建省罗非鱼主产区,年繁育大规格优质苗种6至8亿尾,除供应本地2亿尾,大部分苗种销往外省市。主要养殖品种是吉富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红罗非鱼、奥尼罗非鱼、“鹭雄一号”、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等。

漳州市淡水、半咸淡水水域资源充足,具备大面积发展罗非鱼的生态优势和优越自然条件。近年来,漳州罗非鱼养殖业迅速发展,2019年,全市罗非鱼养殖面积12.5万亩,产量9.61万吨,产值16.7亿元,罗非鱼成为漳州市淡水养殖产品出口的主导产品,养殖规模居福建省淡水养殖单一品种产量的首位。漳州罗非鱼已经获得“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认定”“福建省名牌产品”和“福建省十大渔业品牌”称号。

同时,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育苗、加工、运输、销售、渔用饲料等一批产前产后相关行业的发展,全产业链产值25亿元。全市有罗非鱼加工生产线13条,年出口罗非鱼加工产品7500吨,折合原料2万吨。一批大型渔业饲料厂在漳州设立罗非鱼经销机构,年销售罗非鱼饲料12.49万吨。在罗非鱼的生产销售环节,形成了一支专业队伍,为当地提供了一批就业岗位。

自古食客多爱鲀

河鲀,古称鯸鲐、鲑、 、豚等,而在漳州地通常称之为“仔”或“乖仔”。河鲀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无刺,堪称鱼类一绝。

漳州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河鲀规模化养殖生产。近年来,河鲀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有河鲀育苗场二十多家、养殖场一百多家。目前,漳州市河鲀鱼养殖主要集中在漳浦、古雷、云霄、东山和诏安等地,养殖品种有菊黄东方鲀、双斑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近期,正在推广淡水养殖河鲀。2019年,漳州市河鲀养殖面积达9万亩,养殖产量近0.9万吨,产值12.3亿元。漳州市的养殖河鲀产品70%销往江苏、浙江等省份,另有30%在本地市场销售。

在河鲀加工方面,野生加工基地主要集中在龙海市,加工原料主要来自海洋捕捞,包括棕斑腹刺鲀、暗纹腹刺鲀、条纹东方鲀等品种。加工后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年出口约1500吨(注:野生河鲀及其加工产品不得在国内市场销售)。而养殖河鲀的加工主要在漳浦县,原料来自经农业农村部备案的河鲀鱼源基地,经专业加工之后,直接销售给宾馆酒店和餐馆。如今,在河鲀主产区漳浦县佛昙镇,已形成河鲀美食一条街,聚集了河鲀餐馆二十多家。

小对虾成大产业

对虾在人们饮食中占有较重的分量,从大城市的酒店到小城镇的夜市摊,以草根的本质占领各种挑剔的味蕾,养殖技术的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催生了对虾产业的发展。

对虾是漳州市水产养殖的大宗品种之一。主产区集中在龙海、漳浦、云霄、东山和诏安等地。主要养殖品种有凡纳滨对虾(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囊对虾、刀额新对虾等。至2019年底,全市对虾苗种场超过300家,年育苗量超过2000亿尾,创产值20亿元以上,漳州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对虾种苗生产供应基地之一。在对虾养殖方面,养殖形式多种多样,有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和低盐度养殖(兑淡),有对虾专养、鱼虾混养、虾贝混养,有普通池塘生态式养虾、高位池养虾、封闭式工厂化养虾。2019年漳州市对虾养殖面积13.4万亩,产量7.13万吨,产值40.1亿元。对虾产量居全省首位,漳州白对虾荣获“福建十大渔业品牌”。

珍肴美味话鲍鱼

鲍鱼,其名为鱼,实则非鱼,是海产贝类,古称“鳆”,又叫“海耳”“九节螺”“千里光”“牛眉”。自古被人们视为海味珍品之冠。

漳州是福建省的鲍鱼主产区,主要养殖品种有杂色鲍、西盘鲍、皱纹盘鲍、绿鲍、绿盘鲍等,养殖方式主要有筏式吊养、工厂化养殖。其中,东山鲍鱼最负盛名,“东山鲍鱼”已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漳州市鲍鱼养殖面积1131万平方米,产量1.59万吨,产值17.5亿元。

鲍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鲍鱼养殖器材产业、海藻养殖产业、鲍配合饲料产业、鲍加工产业和鲜活产品运输业等快速发展,已形成了较完整的鲍鱼产业链。此外,鲍鱼养殖的生态效益显著,因鲍鱼养殖的饲料主要来自海上藻类,鲍鱼养殖促进海藻养殖的大发展,不仅使海藻养殖业者增收,对碳汇和降低沿岸海域富营养化风险、控制赤潮发生也有重要意义。

(本组文图由蔡杨鹏 林裕生 王琳雅 提供)

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防范渔业海上疫情输入举报电话2884737

  • 责任编辑:陈惠华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