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研发礼包”已派送

——漳州建立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从政策兑现、项目确认、补助倾斜等方面着手,力促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zz.fjsen.com  2020-08-19 09:38:2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image.png
三宝钢铁荣登漳州市研发补助榜首。图为三宝转炉炼钢中的一个新工艺环节。

2019年,漳州市研发投入57.74亿元,同比增长29.2%,增幅位居全省第二。

漳州企业研发投入增多的背后,有创新理念在支撑,也有当地政府的激励扶持。近年来,漳州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企业研发投入创新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企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规划先行 建立培育长效机制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不能一口就想吃成个胖子。”漳州市科技局工业科科长陈元波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代表一个城市工业企业的成长,是一项重要数值。“工业产值想高,如果研发实力不强,是不具备竞争力的。”

如何有效提高研发实力,增强竞争力?漳州给出的答案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长效机制。

对不少企业来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是个阶段性目标,如本地老牌企业福建康之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盐典运动饮料作为康之味的招牌产品,多年来一直是业界翘楚。此前,康之味为研究行业细分领域,针对人体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多个时段,开发适合补充人体各微量元素的产品。

“食品行业竞争激烈,没有研发早就被淘汰了。”康之味总工林小辉说,为增强竞争力,他们不断朝着行业细分领域深入研究。近阶段,针对运动者随身携带食品,康之味最新研发了盐丸、能量胶等运动食品,并投入批量生产。

“感谢漳州科技局手把手辅导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让我们的各项研发投入和支出都清晰地体现在申报材料里。”林小辉介绍,得益于科技局的帮助,康之味已完成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

“要让企业懂得争取政策。有的企业家不懂自己所做的是不是高新技术,导致研发投入没有在财务报表上体现,政策也就无从享受。”陈元波说。

其实,漳州关于企业的培育路线,早有规划。

近年来,漳州市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的企业培育路线,建立动态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被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的培育对象,纳入培育库加强跟踪辅导,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2019年以来,已确认入库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0家,按研发投入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享受加计扣除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截至目前,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41家,今年有望突破270家。

与此同时,漳州还聚焦创新创业创造,加强对孵化器、众创空间的规划与引导力度,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并以“项目、人才、成果”一揽子引进机制为依托,积极与国内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人才带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贴心帮扶 研发后劲不断增强

从上个世纪数千人同时制茶的壮观景象,到如今制茶全面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漳州茶界不曾停下研制好茶的脚步。

“想前进一定要创新研发,失败也是常有的事。”福建鑫天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亚平从茶叶加工走向生产茶叶机械,对茶叶有着深刻的认知。“前端粗制需用传统做法,经历多道人工程序,但中端是精制,成品烘干完,挑选,分选,挑梗,这部分最能提升茶叶品质,机械化、自动化有优势。”黄亚平说,茶作为易吸味吸水物,手工制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下降茶叶品质于无形。

今年初,鑫天宏研发出新款不落地一体化设备,在茶叶加工阶段可以密闭进行挑选、分选、烘干,快速加工并保鲜,并自动完成清洗,可重复用于各种茶叶加工,工作效率是人工制茶的500倍。

“疫情后,研发成果能快速落地,并走向市场,除自身积累的研发实力,还得益于漳州市政府的‘研发激励’。”黄亚平说。

彼时,漳州市政府兑现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奖励措施,对片仔癀等134家企业申报的161个项目补助2570.8万元。漳州建立研发投入与项目申报相挂钩机制,将“企业研发投入是否增长22%”“上一年度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3%以上”两项作为推荐申报国家、省、市各类项目的重要指标,把漳州市自然基金项目、水仙花科技专项、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申报与企业研发投入挂钩,借此增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据统计,今年漳州推荐申获国家、省级项目20项,资助资金1300多万元。

想企业之所想。漳州全面加强政策宣传,组织企业申报培训指导,强化市、县财政部门经费提前预算,采用第三方机构审计的方式组织申报2019年度企业研发投入分段补助,兑现2019年度研发投入分段补助9500万元。并组织开展2020年第一批企业研究开发项目确认,指导规范企业确认研发项目465项。

目前,全市有填报研发投入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30.3%。


自主创新 抢占行业细分领域

“我们也拿到了市、区两级政府关于创新研发的奖励。创新的干劲更足。”资深“机器人发烧友”曾伟明是福建明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近几年,明鑫公司不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应用技术,带动公司产品研发不断深入、细化。

从贸易型制造、技术先进型制造,再到服务型制造,明鑫的每次转型都走得坚实而有力。就在服务型制造被推崇为当红的生产模式时,曾伟明却想让产品领先行业一步更迭。他说:“以前做非标准的、定制研发的产品设备,从接单、报价、研发、生产样品到成品生产,平均周期要4个月之久,难以迅速展现产品,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诸多服务型制造产品摆在曾伟明面前,这让他意识到,企业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有能力垂直细分到某几个领域做标准化产品,而不是各种定制服务来者不拒。“何况现在政策环境也是鼓励创新研发,往这方向走准没错。”想通了这一点,明鑫公司开始对“非标定制”探索出的产品进行深入研发。

“这款产品名为‘焊接十五轴全联动加工中心’,有15根轴在互相联动,能够完成汽车、家具、运动器材等焊接领域的产品制作。只需要把原材料放进去,就可以完成柔性化制作。”曾伟明说,焊接以往都是传统的加工模式,即使是机器人,也是半自动操作。如今,可以在“加工中心”里完成全套焊接指令,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疫情导致停摆的日子,明鑫公司将其视为行业细分的研发期,以产品为导向,抢占细分领域。到了全面复工时,该公司研发出多个“加工中心”产品,并广受用户好评,变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销量飘红。今年上半年,企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5000万元。

曾伟明表示,下半年仍维持定制化和标准化“两条腿走路”,把原来成熟的产品复制更新成标准产品。到明年,标准化生产将占研发投入的大头。“‘加工中心’涵盖了软件、数据搜集、工业4.0以及5G等诸多可叠加的发展元素,能使企业综合成本迅速下降,市场竞争力迅速上升。”曾伟明说,争做行业龙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迭代思维,更要让产品也具备迭代能力。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如飞 杜正蓝 通讯员 林开艺/文 记者 白志强/图 )

  • 责任编辑:李姗姗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