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做一张“小城名片” 展一方水土风情

zz.fjsen.com  2020-10-11 11:10:45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免费开放的漳州市博物馆新馆成为最热“打卡地”之一。事实上,漳州市的博物馆可不止这一处。目前全市共有博物馆(含非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4家,各县(市、区)至少有一座博物馆、纪念馆。那么,我市各地是如何做好这些“小城名片”?提升这些场馆人气和运营水平还有哪些工作要做?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文物种类丰富 尽显历史风貌

县级博物馆、纪念馆以保存、收集和展示当地特色文物为主要工作方向,着力将自身打造为当地的“名片”,让参观者通过博物馆、纪念馆直观地了解当地的特色历史风貌。这样既避免了各地文物同质化,也有助于我市文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同步提高。

据市博物馆专家介绍,我市各县(市、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都存有不同的特色文物,如东山县博物馆在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批动物化石,其中包括一块1万年前的人类肱骨化石,被命名为“东山人”;再如漳州窑系瓷窑遗址,有平和县的“克拉克瓷”古窑址和分布于南靖、华安一带的东溪窑古窑址两处,各具历史特色。

多角度运营创新 提升博物馆人气

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对于县级博物馆、纪念馆的运营十分重要。市博物馆专家表示,应在做好基本的文物保护及展览工作之外,结合纪念日、文物元素或时事策划一些互动类教育活动。如市博物馆的“模拟长征路”和“小小讲解员”等活动,不仅加深了博物馆与市民的互动,还提高博物馆的使用率和共享度。

此外,市博物馆专家还表示,旅游团是博物馆重要的客流量来源,在此基础上,开发文创产品逐渐成为博物馆、纪念馆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例如,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击鼓说唱俑”和“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为原型开发了两款馆藏“文物雪糕”在国博咖啡厅处售卖,吸引了不少关注。纵观我市,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都拥有自己的特色文物资源,可据此范本,通过挖掘其中的文化符号进行文创产品开发,再借助旅游团提升社会影响力。

定位清晰各具特色 “城市名片”未来可期

据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馆设使用面积总计达11.538万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三位。藏品总数2984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84件/套,二级文物374件/套,三级文物4762件/套,市博物馆一级文物75件/套,位居全省地市级馆首位。2019年免费参观人次达332万人次。丰富的展品,热闹的参观氛围,是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漳州所取得的靓丽“文化成绩”,这得益于我市各博物馆、纪念馆清晰的定位和各具特色的文物主题。

此外,在今年1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施行〈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2019年12月)等文件的决定》,通过降低“硬件”限制同时提高“软件”要求的方式,鼓励基层博物馆、纪念馆努力提升运营水平,通过满足社区活动、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指标要求提高评级。

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该文件的公布将帮助我市县级博物馆、纪念馆扬长避短,通过策划活动进一步发挥各自的特色,做好这张“城市名片”。⊙本网记者 蔡楠楠

漳浦县博物馆:

数度变迁日臻完善

“这就是我们不久后即将投用的新馆,是漳浦县文体中心项目一期建设五个场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庆前夕,笔者走进漳浦县博物馆,该馆负责人蓝杰聪指着一张蓝图,兴致勃勃地谈起几十年来漳浦县博物馆的变迁。

据介绍,漳浦县博物馆成立于1991年3月。成立之初,馆址所在地为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的漳州府衙和漳浦县衙,并作为漳浦县衙沿用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衙署正堂。如今的漳浦县博物馆于1999年12月正式投用,位于漳浦县西湖公园湖心岛中,占地2500平方米。建设中的漳浦县新博物馆位于县城东侧,属于中型馆,建筑面积10749平方米,有望于年底完工。建成后,馆藏文物将达到1万件。

“目前,博物馆展厅面积550平方米,馆内设有固定展厅和临时展厅,免费对外开放。”蓝杰聪告诉笔者,博物馆藏品众多,藏品分别来自考古发掘出土、采集、民间征集、移交等。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录入登记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64件,三级文物983件,未定级743件,合计1795件。

为满足观众对漳浦文物的了解,该博物馆还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数字博物馆的展览和文物知识普及。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开设户外可触摸电子展示屏,将馆藏文物在现有条件基础上进一步分类、细化、完善,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蓝杰聪认为,文物是一种文化载体,展示既是一种文化传播,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教育,可以达到既让大家了解历史,也懂得珍惜和爱护文物的良好效果。⊙洪锦城

龙海市博物馆:

临时展览也有惊喜

家长带着孩子参观龙海市博物馆举办的福建古锁精品展(资料图片)

龙海历史悠久,文物存量多、分布范围广。龙海市博物馆主要有固定展跟临时展两个展馆,其中固定展向市民展示了各朝代龙海出土的可移动文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灰陶文宫立俑、陶多嘴壶、青花云龙碗、龙凤大赏瓶等等,固定展的珍贵文化每2至3年更换一次。

同时,龙海市博物馆还会不定期举行临时展,临时展的展览时间相对较短,却能带来惊喜。龙海市博物馆馆长郑云告诉记者,该馆在去年举办了一场剪纸艺术精品展,为了能让到场市民遇上喜爱的展品,他们选出的展品包括老中青三代民间剪纸艺人的精品力作。在另一场旗袍文化与礼仪讲座上,他们采用古诗古画向市民展示旗袍的演变,这些用心之举受到市民欢迎。

多样的活动也拉近了博物馆与市民的距离。博物馆开展的进社区送春联、新书赠阅等活动深受市民喜爱,市民也向博物馆捐赠了不少珍贵的藏品。例如博物馆展厅中挂着的老式船舵便是一位退休老船员所捐赠。⊙本网记者丁汉钦

云霄县博物馆:

正是发展黄金时代


工作人员为走进云霄县博物馆的小学生讲解开漳文化知识(资料图片)

云霄县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将军山下,展馆装潢雅致古韵,数千件展陈文物记录着开漳古郡的瑰丽文明。自2008年免费开放参观后,这处“文物宝库”年均接待游客、市民近8万人次。

“受疫情影响,今年县博物馆观展人次相较往年减少了。”馆长汤毓贤表示,年初,县博物馆接连遭遇闭馆、停展、限流等情况,与公众的交流渠道一定程度受限。为此,汤毓贤带领管理队伍调整思路,通过录制电视专题片、编发学术刊物、开展文化宣讲和科研交流等举措,在线上线下拉开宣传矩阵,力保博物馆知识文化传播不断档。同时,依托将文博服务送进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增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

近年来,该县立足文化优势,围绕文旅融合,谋划博物馆运营。在推进展馆陈列改版工作的基础上,县博物馆不断加快新馆规划建设,力求为群众提供更精准、更多元的分众化服务。优配套、强保障之余,当地还以“官方带头、民间跟上”为宗旨,鼓励支持民间办馆、办展,从而丰富博物馆门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眼下,流散文物征集工作仍未形成规范体系,县博物馆还面临着缺少文物、馆藏不够丰富等问题。”汤毓贤的一番话直击管理“病灶”。于是,在县文联的牵头下,县博物馆凝聚县收藏家协会等社团力量,以合办邀请展、专家座谈交流会等形式,积极盘活与民间收藏家的关系,进一步畅通民间捐赠渠道。

“如今,云霄博物馆发展正迎来黄金时代。县博物馆不再是保管文物的库房,而是充满活力、平等交流的文化共享空间。”汤毓贤表示,他渴盼后续能有专项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出台落地,吸引更多文博青年人才返乡,为推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汇聚智力支持。⊙郭扬




  • 责任编辑:陈惠华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