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十三五”提前实现小康目标,“十四五”又将这么做

zz.fjsen.com  2021-01-08 19:22:0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漳州1月8日讯(本网记者 林永清 实习生 徐颖)1月8日上午,漳州市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会上,漳州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相关领导分别介绍了漳州市相关领域“十三五”以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精心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制定相关领域专项规划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漳州市发改委:“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五年来,漳州全市坚持不懈“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富美新漳州”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接连突破三千亿元、四千亿元大关,首次进入全国城市GDP前五十强,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赶超目标,提前四年完成比2010年翻一番的小康目标。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培育形成高新技术企业3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65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04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积极稳妥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台商投资区城市副中心加快崛起,与主城区联动发展态势更加明显。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五年累计实施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500多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4%提高到61%。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30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等走在全省前列。“海丝”节点城市、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走深走实,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累计新批外资企业500多家。对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新批台资项目330多个。

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创新经验,创建一批国家级生态县。“生态+”发展模式,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生态文明类优秀案例。入选全国黑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水质、气质、土质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64.8%。入选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脱贫攻坚高质量完成,提前一年半实现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退出。

未来5年,漳州争取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5万元,经济发展保持赶超态势。居民收入达到4.32万元。明确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安全保障等5大类25项指标。围绕建设“富美新漳州”总目标,着力打造创新引领的工业新城、富美善治的生态之城、两岸融合的开放之城、活力奋发的文化名城,迈向深蓝的战略支点,加快建设海洋强市的“四城一支点”。

漳州市工信局:奋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漳州工信系统突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建设工业新城”,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优服务,奋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4+4”重点产业聚集发展,形成了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产业、材料与新材料三个千亿产业集群。规模工业企业数比“十二五”末增长10.7%,一批示范企业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项目后劲持续增强,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5300亿元,技改投资近3000亿元。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就,打造了中科智谷、芯云谷等一批信息化产业园区,完成“上云上平台”企业1450家,入选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项目库70个,获评省级应用标杆6家。

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台商投资区、古雷开发区被列为省工业园区标准化试点。企业帮扶落地见效,精准出台系列政策,持续深化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协调、政企直通车、市工信局“一联系三挂钩”等一套工作机制,五年兑现各级惠企政策资金超5亿元,解决企业问题超2000个。

“十四五”漳州将进一步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力争到“十四五”末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进一步升级产业结构。重点加快发展“三大三新”产业,实施“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工程”,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和千亿产业集群。

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重点培育一批“三大三新”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智能制造、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推进高质量的发展模式。培育“互联网+”新业态,推广应用新模式,加快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进一步打造工业载体新增长极。重中之重加快古雷开发区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培育一批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示范标杆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注重产业发展环境更加友好,项目引进与资源禀赋更加匹配,能耗约束与重大工业项目落地更加协调。

进一步创新企业服务保障机制。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漳州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体制机制固化优化常态化工作实施意见》和“政企直通车”等依托服务机制。

漳州市商务局:加快打造区域性商务中心城市

“十三五”期间,漳州商务系统注重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商务发展再上新台阶。

外贸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预计出口年均增长2.4%,今年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780亿元、增长7.5%。获批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台商投资区获批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县(区);15家外贸企业入选全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15家外贸企业入选全省百家重点外贸企业。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年均签约项目超250个,计划投资超1500亿元,开展“一把手”抓招商活动超200场,累计新设立外资企业550个,合同外资352.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80.7亿元,其中台资148.4亿元,现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2家,台湾百大企业项目13个,利用台资规模居全国地级市前三位。积极推进古雷炼化一体化等一批百亿元大工业项目签约和福欣特殊钢二期冷轧项目等重大外资项目开工建设,先后出台和实施招商引资相关政策3份,深入推动开发区提升综合发展水平,把开发区打造成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载体。 

消费市场繁荣发展。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700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0%以上。特别是电子商务引领的新消费发展迅猛,2020年全市电商交易额突破500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4倍。积极培育夜间经济、特色商圈,漳州古城等11个商圈入选全省百个重点商圈,获评省级商务特色镇3个;新增省级老字号2家、省级美食街区2个、全省百家重点内贸企业8家。

商务为民取得实效。实施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2个农贸市场改造建设任务。创建了5个国家级农村电商示范县、4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培育出琯溪蜜柚、花卉苗木、漳州茶叶、特色海鲜等一批亿元级重点农产品网销项目,全市农产品交易额突破50亿元,居全省首位。电商扶贫经验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全国电商精准扶贫典型50佳案例”。

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全市对外开放上新台阶。2016年5月,漳州市入选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两年多时间完成45项试点任务,率先开展台资企业资本项目便利化改革,对台金融合作取得新突破,2018年获评福布斯“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百佳城市”。2020年3月漳州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顺利投用。2020年4月,获批中国(漳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十四五”期间,漳州将主动融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按照全市“大抓工业、抓大工业”部署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推进开放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打造区域性商务中心城市。

漳州市财政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漳州市财政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

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2015年的274.75亿元,增加到2019年356.2亿元,年均增幅6.7%;地方级收入从2015年的179.1亿元,增加到2019年219.41亿元,年均增幅5.2%。全市民生保障类支出从2015年284.02亿元,增加到2019年347.53亿元,增长22.4%,年均增长5.2%,占一般公共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在80%左右。支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六稳”“六保”有效落实。

“十四五”期间,漳州将围绕稳健财政,突出抓好增收节支,加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性增长成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围绕兜底财政,统筹盘活各类财政资金,抓好收支平衡,全力兜牢基层“三保”,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守住风险底线。围绕现代财政,主动对接税制改革,优化市以下各级财政关系,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 责任编辑:马伊骅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