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扎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述

zz.fjsen.com  2021-07-20 15:56:37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守护文化瑰宝 坚定文化自信

——漳州扎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述

气势恢宏的古厝、意蕴悠长的摩崖石刻、设计精妙的古桥……在漳州,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与劳动人民的智慧孕育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贺信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漳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精神,学习领会《〈福州古厝〉序》精神,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护好文物古迹,合理创新利用,让漳州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保护修缮让历史遗存活起来

文物,是人类历史遗存中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目前,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731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5个点(南靖土楼、华安土楼三群两楼)、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处(东溪窑、南胜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39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1处、市县级文保单位1036处,其中涉台文物点306处。近年来,漳州加大力度实施文物本体保护,让文物重新焕发昔日光彩。

经费是实施本体保护的保障。近年来,漳州市不断加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支持力度,并全省首创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20年,漳州市完成23座世界文化遗产土楼、部分国保单位、省保单位的保护修缮以及24个文保单位电气线路改造工作。2021年,漳州继续开展为民办实事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对一批重点保护项目和电气线路改造项目进行补助。

经费的支撑,促进了文物保护工程的顺利开展。近年来,漳州市相继完成世界文化遗产南阳楼、田螺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国保单位南山宫、漳浦文庙、锦江楼、赵家堡忠堂和惠堂、林氏宗祠、黄道周讲学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修缮一期工程、平和南胜窑环境整治工程、陈政墓安防等多项工程,省保单位海云家庙、松洲书院二期、三期等20多项修缮工程。启动南靖东溪窑环境整治、天一总局修缮等一批国保、省保单位文保工程。

“文物保护工程事无巨细。”市文旅局有关人员表示,“就拿华安二宜楼来说,我们建立土楼专职消防站,开展排水防涝工程、电气线路改造、内环保养以及屋顶捡漏维修等工程,还安装智慧用电系统,实施核心区白蚁防治,同时内移、外撤购物摊点45个,减少楼内商业氛围过浓造成的土楼本体保护压力。”

多方合力夯实文物保护基础

2019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正式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了让城市文脉得到更好守护,让传统文化优秀基因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漳州市制定出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漳州建设提升方案》,将闽南文化、朱子文化、涉台文物、革命文物等保护工作等纳入其中,重点挖掘陈元光及部将开漳传说,朱熹、陈淳、黄道周、林语堂等历史名人故事,保护漳州民间文学遗产。

去年11月,漳州、漳浦两级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了一起盗捞水下沉船文物案。案件的成功侦破,得益于该水下遗址已纳入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三级公安机关和海警等海上执法机构的日常监管范围。

近年来,漳州市、县两级不断加大文物执法力度,强化多部门协作,在文物盗窃、文物消防等方面,全力保障文物安全。2020年,市纪委监委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局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项监督,实地走访、现场查看各县(区)、开发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保护情况等。此外,漳州市文旅部门、应急部门和消防部门联合开展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排查专项整治和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通过开展自查、县区检查、交叉检查、市级暗访暗查等多种形式,切实保障文物安全。

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2009年开始,全市各级文旅部门发动社会力量,组建了一支近2000人的志愿者队伍,主要由各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村(社区)文艺骨干及热心文化服务的人士组成,常年从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工作,在协助文物保护、文史研究、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和开展非遗讲座、文化惠民演出、文化惠民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活化利用激活文旅一池春水

近年来,漳州注重将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依托辖区内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开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走进漳州古城,烟炙砖、竹篙厝、圆枋脊等古老元素点缀着传统院落,伽蓝庙、番仔楼、老教堂等历史建筑底蕴深厚。漳州古城在保护开发过程中积极引入漳州传统项目,加强对炭精画、打白铁、竹编等漳州传统老行当、老手工艺的保护,先后建成漳州古城记忆馆、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漳州非遗展示馆、漳州木偶艺术表演馆展示馆、林语堂许地山杨骚文学馆、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和漳州南词传习所、漳州非遗产品展销中心、漳州锦歌传习中心等。

“感谢有这样的场所,越来越多年轻的面孔过来观看我们的演出,让我看到了传统曲艺传承弘扬的希望。”漳州南词古乐队队长、市级非遗传承人郑炳裕感慨地说,漳州古城的活化利用为传承、弘扬漳州地方曲艺提供了极佳的平台。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古城独特风貌逐步凸显,漳州古城人气不断提升,旅游人数明显增加。2020年古城的游客接待量达138万人次,韵味十足且焕然一新的古城,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收获了别样的回忆。

龙海埭美古村是“闽南红砖建筑群”的典范,古村四面绕水、古榕遍地,是漳州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素有“闽南第一村”的美誉。近年来,漳州市不断加大对埭美古村保护资金投入,切实做好埭美古村的保护性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充分发掘和继承优秀的“闽南水乡古村”文化内涵,全力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传承。

2008年7月,“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漳州辖区内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成为世遗。十几年来,漳州致力于土楼保护性开发,无论是景区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还是景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了10多倍。漳州在保护土楼人文景观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景区基础设施,既服务游客又惠及民生。土楼的原住民也在享受“土楼旅游热”红利中,自觉地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同世遗土楼“同呼吸、共命运”。(闽南日报记者 吴丽燕)

  • 责任编辑:马伊骅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