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工作综述

zz.fjsen.com  2021-10-05 16:40:08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这份“民生答卷” 有厚度更有温度

——漳州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工作综述

漳州是什么样的呢?

在来漳游客的眼中,它是一湖凝碧,是漫山一树树的花开,是古城街巷里旧时光的曼妙,是时尚商圈中活力四射的地标。

而在漳州人的眼中,它是脚下四通八达的便捷,是腰间愈发沉甸甸的“荷包”,是莘莘学子手中高举的奖杯,是耄耋老者脸上舒展的欢笑。

漳州是多样的。但每个不一样的漳州面貌,都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想到一个词:幸福。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萦绕耳畔;“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要让民生福祉获得新的提升。”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定下的奋斗目标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五年间,漳州市中心城区增加学位近5万个,成功突破“城区挤”瓶颈;全市累计增加医疗床位9500张、卫技人员13204名,有效缓解“看病难”;

五年来,全市开工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房屋65305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口达23.68万人;更有69590名贫困群众享受到代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利好,生活有了兜底保障……

“有句话叫‘幸福来敲门’,现在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推开门、打开窗,就能看见幸福生活的模样。”市民赖德双的话,道出了无数漳州人的心声。

拓优势、补短板、出实招、见实效,当市委、市政府带领着全市人民凝心聚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个事关民生福祉的项目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再变成“实景图”时,交出来这份“五年答卷”显得格外有分量。

兜底:强化社会保障

老百姓富不富,先看有没有房子住。

为了帮助贫困群体圆梦安居,漳州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五年间建成(含往年续建)各类棚户区改造房52146套,实施货币化安置20374套,配租配售各类保障性住房10657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10061户1648.71万元,帮助4178户家庭成功申购“安得广”住房。

平和县山格镇三美村的林阿少就是漳州保障性安居政策的受益者。从一场意外大火烧毁自家房屋的那刻起,体弱多病的她便与双脚残疾的儿子一直借住在亲戚家中。没有重建资金,没有劳动力,重新拥有一个新家似乎遥不可及。在被县里列为分类帮扶对象后,政府出资并协调宅基地建设,乡亲们也主动投工投劳支援,一间50平方米的框架结构新房迅速拔地而起。当她踏进新屋的那一刻,再次红了眼眶:“有家的感觉,真好。”

一砖一瓦,垒建起的不只是遮风挡雨的小小归属感,还有奔向美好生活的强大信心。

以住有所居为抓手,漳州市在落实房住不炒、持续提高保障性住房覆盖面的同时,不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五年间着力兜好民生底线、夯实民生之本,织牢扎密民生保障安全网,多措并举加快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学有优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五年中,全市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574个,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新增公办学校学位超20万个,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总投资27亿元的漳州市职业教育园区、漳州一中新高中部等顺利建成投用,更是带动了市区学校布局的全面优化。如今的漳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公办幼儿园普惠率达95.21%,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病有良医,打造健康漳州新样板。为了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好看病、看好病”,五年来漳州建成1656家标准化公办村卫生所,在全省率先实现建设全覆盖、医保村村通,该项目还被国家卫健委评为2020年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同时,漳州市全力打造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5个、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级和省级名医工作室77个,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实现全面提升。随着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急救中心、市第四医院等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投入使用,一个致力于为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公共卫生体系正逐步成型。

——老有宜养、幼有所育,推动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聚焦“一老一小”两大热点,漳州市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并逐步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用多元服务守护老百姓的幸福晚年和快乐童年。

五年间,漳州市建成1个国家级、5个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区,全国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全国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项目试点市、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市等金字招牌纷至沓来。

一条条饱含温度的创新举措,积极回应着群众的“民生关切”;一项项民生实事的落地,化作生动图景体现在百姓心坎里、口碑中。“从过去的吃饱穿暖到现在的精致生活,民生改善给咱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回顾来时路,南靖县船场镇西坑村村民简铭钦脸上笑开了花。

提速:加快城市更新

8月31日下午4时,漳州市帆利工贸有限公司的仓储用房在挖掘机作业声中轰然倾倒。这是蓝田经济开发区新社片区(一期)征迁项目的最后一栋建筑。

仅用时1个月,17家企业完成整体搬迁、6.6万平方米建筑物实现全部拆除,达成蓝田经济开发区历史最快“净地”速度。

站在厂区入口,蓝田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王达丰看着运输车辆穿梭进出。眼前这片刚清空的土地,与早已熟记于心的那张规划蓝图逐步重叠: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有幢幢新居拔地而起,条条绿道纵横交错,片片城市生态园繁花似锦,人民的生活品质将会越来越高。而这仅仅是漳州市开展城市更新的一个小小缩影。

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在创造高品质城乡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思路,近年来漳州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找准民生建设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着力推进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并持续提升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全方位加速迎接新时代“宜居宜业”城市的阔步到来。

五年耕耘,漳州加快新城区连片开发和老城区扩容提质,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76公里,新建改造供水管网1005公里,并大力实施古城保护建设、“女排娘家基地”等危旧片区开发改造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101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惠及32750户居民,40条市区背街小巷全面“升级”;

五年探索,漳州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风貌景观塑造,完成69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提升和42个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建设,新建改造乡镇公厕225座、农村公厕1841座,并投资7.22亿元推进“两高”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创建502个美丽乡村和47个示范村,“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的优美人居环境,逐渐从诗中走到了漳州百姓的眼前;

五年开拓,漳州着力推动城市管理的范围从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空间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拓展,标准从干净整洁向美观靓丽提升,将城市功能区串点连线成面,并持续抓好“治气、治水、治脏、治堵、治乱”工作,实现市政设施、景观环境、历史风貌等有机融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接踵而来。

小区变好了,道路变宽了,城市变靓了,心里更美了,成为漳州人民近年来最直观的感受和生活写照。

“让我惊喜并感动的,是漳州以更新代替大拆大建,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组,让原先陈旧落后的存在变身成为极具价值的城市新名片,从而实现民生环境的二次升级。”在百位国家人才项目专家考察漳州城市建设活动中,中国证监会研究院总监级研究员李正辉多次由衷感叹。

共建:共享品质生活

每个晨曦中,每片暮色里,你都能看到人们骑着公共自行车、坐着微循环小公交,在漳州城市的湖光山色中惬意穿行。

漫步于骑楼,徜徉在古街,你会惊叹红砖、燕尾脊下的闽南风元素正逐步被融进各式主题公园,与满城的绿树繁花交相辉映,在传统与现代中变身成探幽访古的城市会客厅。

漳州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工作的蓬勃开展,不仅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更与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业态产生了多维融合,进一步延展民生福祉,推动城乡环境、生活品质和城市品位的不断升级。

如果此刻从高空鸟瞰漳州这座城,你会发现,花香四溢的圆山下,信息管理服务商甲骨文双创基地等项目拔地而起;流水潺潺的南山文化生态园旁,由旧厂房改造成的物联网示范园等高科技项目孵化平台相继建成开园,高端餐饮等现代服务业正加快集聚;一批又一批的央企及众多金融机构,正争先在满城的花海林湖边落户,商住项目建设更是如火如荼。

“这里是我们实现梦想的绝佳沃土。”在漳州博华众创空间运营总监陈小斌看来,持续增进的民生福祉,蓬勃发展的各项民生事业,不仅让生活、守护这里的漳州人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也成了“吸金石”和“引凤巢”,为高层次人才入驻、深耕漳州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理由。“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幸福。”陈小斌说。

从政策扶持到资金补贴,从平台搭建到技能培训,漳州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借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出了特色就业“组合拳”,持续扩大城乡就业规模,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6-2020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3.68万人,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年均增长6.8%,城市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从精准规划、精美建设到精致管理,漳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五年间城镇居民收入连续迈过3万元、4万元大关,农村居民收入突破并站稳2万元关口,圆满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规划目标,城乡居民获得感持续增强;

从广铺健身绿道、兴建体育场馆到举办各类高规格赛事、打造竞技品牌,漳州体育事业和产业融合并进,五年间累计开展各类比赛及全民健身活动1907场次,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达100%,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90.59%。2021年东京奥运会,漳州籍小将卢云秀在女子帆板RS:X级比赛夺冠,实现了漳州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21年西安全运会,漳州运动员勇夺5金9铜,金牌数、奖牌数、获奖率破历史新高,更让“健康中国”理念愈发深入民心。

在市民共享城市发展带来的民生福祉之时,“共建”的种子也深植于每一个家庭、每一颗心。

漳州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正式出台后,许多街道居民自发组队巡街宣传,播放闽南语快板说“门前三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助力维护生活环境;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九龙江漳州段不仅主干道有河长直辖,连小流域也都有自己专属的河段长和专管员。不少村子拉起自己的巡防微信群,形成人人参与爱江护水的良好氛围……

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让这座有颜值、有质感的城市,交出的民生答卷有厚度更有温度。

回眸五年栉风沐雨,“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穿于漳州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展望未来征程,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项长期任务,将书写出更加幸福美好的时代答卷。(闽南日报记者 蔡柳楠)

  • 责任编辑:马伊骅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