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百岁老人67位 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zz.fjsen.com  2014-06-27 10:41:3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诏安“中国长寿之乡”

 

    东南网漳州6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卢丽娟)6月26日上午,“中国长寿之乡——福建诏安”授牌仪式举行,诏安成为漳州市首个、福建省第三个“中国长寿之乡”。 

 

    诏安既是“闽南大温室”,又是“天然绿色氧吧”,手握亚湖水库国家一级饮用水源和“中国海峡硒都”两张王牌,是得天独厚的养生圣地。据统计,诏安全县总人口60万当中, 80岁以上高龄老人11529人,存活实足百岁及以上老人有67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全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统计为77.25岁,高出全国水平2.42岁,并高出中国老年学学会制定的考核指标标准0.45岁。在升级版的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认定中,诏安县在长寿代表性、整体性、持续性等13项指标上,均达到或超过中国老年学学会制定的评定标准,成为福建省内第一个通过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认证的县。

 

    目前,全县最高寿的男性是住在深桥镇仕江村的沈细龙老人,今年112岁;最高寿女性是梅岭镇玄钟村的黄娇娥老人,今年108岁。“诏安有山有水有田园、有城市稀缺的新鲜空气、有放心的食品和蔬菜,有优质的富硒资源,还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走进诏安,如同走进一幅纤尘不染的山水画卷,在这里可以放松脚步、放下身段,充分享受这里的青山绿水,这些就是诏安老人们的长寿密码。”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相关链接:

 

诏安112岁沈细龙(左)和108岁黄娇娥(右)

 

    沈细龙:以其自然之道  养其自然之身

 

    深桥镇仕江村有位1996年从台湾回乡定居的退伍老兵沈细龙,现年112岁,身体还很好。记者慕名来到仕江村旁一幢新房子,见到正在喝茶聊天的沈细龙先生。见有客人来访,沈先生忙起身招呼。镇老龄办领导老钟说明来意,沈先生谦虚地说:“哪有什么养生经验。”接着他高兴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综合沈先生介绍的情况,记者认为,沈先生能如此高寿,主要源于三个方面:早年奔波,为晚年健康打下基础。

 

    沈先生1938年在家乡被抓壮丁在国民党军队服役,随部队转战大半个中国,1949年又随部队到台湾。在台湾也没过上好日子,每月只有200多元,因为贫穷,在台湾没敢再建立家庭。1960年代离开军队后,为了挣钱,他从此孤身到处打工,从高雄到屏东,他走过台湾三分之二的地方。只要有钱挣,他不管粗活脏活什么都做。早年的奔波与劳作,客观条件为沈先生的健康打下了基础。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沈先生家境贫寒,少年时没钱读书,结婚后孩子还没满月就被抓壮丁,离开家庭。老人说他“命苦”,所以他也认命,一贯采取一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随部队到处飘流。在台湾那么多年,他遇山过山,遇水趟水,顺其自然地生活着,只期望有朝一日能回家乡与亲人团聚。

 

    回家心情好,常怀感激情。在两岸信息尚不能沟通时,沈先生身在彼岸心系家乡。1996年回到家乡后,所看到的一切使他感叹不已。几十年没见的老婆、孩子生活得很好,政府和乡亲没有对他们另眼相看 ;他回乡要定居,政府帮他提供了很多方便;满百岁后,每逢老年节、春节,县、镇领导都上门慰问,送慰问金。沈先生回乡后受到乡亲的欢迎,又得到政府的关怀,感觉好,心情好,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在回乡后的十几年里,乡村邻里修祠堂,筑桥修路等公益事业,他经常力所能及的捐款,得到村民的好评。

 

    其实,沈先生是以其自然之道,养其自然之身,达到了养生的更高的境界。回乡后生活稳定,与家眷一起生活,尽享天伦之乐,加上心情好,又为他延年益寿创造了条件。 

    黄娇娥:爱玩爱走人康寿 自产蔬薯更养生

    

    梅岭镇玄钟村108岁的老寿星黄娇娥特别喜欢散步,村头、村尾常能见到老人的身影。

 

    黄老太出生在梅岭镇的高坑村,村子靠海,大部分的村民都靠捕鱼为生。因为家庭贫困, 黄娇娥自幼给玄钟村的杨家当童养媳,长大后便与杨家的大儿子结婚,婚后育有一男一女。靠着和丈夫一起种些粮食蔬菜,生活虽不富裕,但也过得和和美美,儿女也相继成家立业,也算得上是一个幸福家庭。可谁料想,相携相伴的丈夫在77岁那年因病去世。之后,黄老太便与儿子一起生活。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是怎样保持健康长寿的?

 

    爱玩爱动显童心。丈夫逝世后,很长一段时间老人都郁郁寡欢,所幸孝顺的儿孙总是对老人嘘寒问暖,老人的精神状态慢慢地好了起来,开始爱外出走动。平日里天气晴好时,老人喜欢到亲戚朋友家串门,有时还会与老朋友们玩牌。冬天气候寒冷不便外出,她便会拿一张小凳子在外面晒晒太阳,她说:“外面空气好。”

 

    三餐蔬薯鱼为首选。生在渔村,长在农村的黄娇娥,粮食、蔬菜、鱼等食品基本自产自给。为了满足老太太饮食上的需求,儿子常年在自留地上种蔬菜、红薯。平时老太太饮食上要求不高,少肉多菜。不过,鲜鱼、蔬菜和番薯三餐必有,少一种,她就会给儿子提“意见”。自种的红薯不够吃,儿子还会向左邻右舍买些补充。“自种的蔬薯少用农药,施的是农家肥,有营养,吃起来放心。”黄老太说。

 

    心态平和、生活有规律。黄老太脾气很好,与乡亲邻里关系融洽,有事总是让着别人,不与人计较得失。晚年的她心态依然平和、谦让。日常生活上起居有常,三餐有律,从不多吃也不多睡。一般上午在家里静养,下午外出走动。儿孙们像爱护“宝贝”一样,除了管好她的早晚起居和三餐饮食之外,还尽量让黄老太太生活过得舒心,尽享天伦之乐,颐养天年。

 

    黄老太的儿子杨记通告诉记者:“母亲现在就是耳朵听力差一些,平时很少生病,有时自己会到附近的店铺买东西,身体还不错呢!村里的乡亲都很羡慕我家有个百岁母亲,为我家高兴。我们会尽子女的责任照顾好母亲,让母亲活得健康、活得快乐。”

  • 责任编辑:王佳佳     标签:诏安 百岁老人 “中国长寿之乡”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