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巴非蛤养出亿元村 20年前餐桌上却是难觅踪影

zz.fjsen.com  2015-03-10 10:07:3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一粒巴非蛤养出亿元村

 

东南网3月10日讯(福建日报)在云霄人的饭桌上,常常能看到又肥又嫩的巴非蛤,或热炒、或清蒸、或烘烤、或煮汤,花样繁多,不变的是那鲜美的味道。

这些巴非蛤基本上都来自当地列屿镇的人家村。如今,小小巴非蛤早已走出云霄,迈入千家万户。全国八成的巴非蛤来自漳州。

20年前餐桌上难觅踪影

巴非蛤,学名为波纹巴非蛤,淡红褐色的外壳上,轮纹状的成长轮明显,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沿海。

专家介绍,巴非蛤是一种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的健康海洋食品。巴非蛤谷氨酸含量高,可以起到增进食欲,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的作用,还能提高钙的吸收,加速骨骼生长,

对于肝炎和支气管炎具有辅助疗效。牛磺酸含量高,则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降血脂、血压,降低胆固醇,保护视力,促进大脑发育,防治胆结石等。

其实20多年前,我国老百姓的餐桌上还很难看到巴非蛤。当时,云霄一带自然生长的巴非蛤都用于出口,产量低、价格低,渔民获益少。一个偶然的想法,却改变了一对兄弟的命运,更改变了巴非蛤默默无闻的历史。

多年后 成为致富法宝

“许多海产品都能通过养殖增加效益,为什么蛤类就不可以呢?”云霄县列屿镇人家村长期从事水产业的林镇生和哥哥萌生了这样的想法。

于是,他们收集了大量巴非蛤幼苗进行人工试养。1990年,试养终于取得成功,为了推广产品,兄弟俩带着保鲜

箱,从云霄一路往南,走遍了闽南、粤东的大型农贸市场。不到一年,广东市场对巴非蛤的需求逐渐旺盛起来。

为了帮助村民们一起致富,兄弟俩无偿地把养殖技术传授给大家,当起不拿工资的技术员。紧跟着,兄弟俩又倡导办起合作社。合作社鼓励社员参与生产入股,同时,社员也是合作社的工人,每人每月可领4000元到5000元工资。目前,全村300多户已有八成入股,成为县内外有名的巴非蛤养殖大村。

合作社瞄准了广东、广西未开发的海滩。从饶平、潮州起,南下到北海,人家村的巴非蛤基地已遍布东南沿海。这样一个只有千余人的小村庄,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巴非蛤市场份额。整个养殖业年可创产值8000多万元,为全村创收2000多万元。

在养殖业的带动下,村里的捕捞业

也快速发展起来。2006年,“东南海水产有限公司”成立,组织村民入股,筹资500多万元订造了村里的第一对大铁壳船,开始了人家村远洋捕捞业。几年的发展,公司现有大小船只总价值超过5000万元,年产值4000多万元,每年可为全村带来1000万元以上的稳定收入。

人家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亿元村。

如今 产业驰誉中外

漳州市是我省波纹巴非蛤的主要养殖地区,养殖面积达7万多亩,年创产值8.4亿元,居全省第一。

由于该市巴非蛤养殖苗种均来自海区捕捞,苗种天然资源日益减少。为了解决苗种问题,当地渔业科技人员连续多年开展研究。2010年,在云霄县开展的波纹巴非蛤人工育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弥补了当地波纹巴非蛤天然苗

种的不足,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巴非蛤养殖健康发展。

近年来,漳州市加快国家级巴非蛤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打造巴非蛤品牌,漳州巴非蛤驰誉中外,不仅热销国内市场,还出口欧美、日本等地,

成为水产品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每年仅出口到台湾的波纹巴非蛤就有5000吨以上,已成为漳州市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今年1月份,“列屿巴非蛤”等十件地标证明商标被评为漳州市首届十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 责任编辑:王佳佳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