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昔日排球冠军50年后聚首

zz.fjsen.com  2015-11-28 12:41:5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漳州11月28日讯(本网记者 陈惠华 通讯员 郑德鸿 ) 50年前,他们风华正茂,驰骋排球沙场,为漳州夺下首个全国排球冠军,漳州排球运动由此走向辉煌。50年后,他们已是花甲老人,忆起当年风光不禁热泪盈眶,打起排球来风采不减当年。

昨日, 50多名当年漳州三中的少年排球队员,齐聚母校,参加漳州三中少年排球队夺冠五十周年座谈会,纪念1965年漳州三中少年排球队获得全国少年排球赛男子冠军、女子亚军五十周年。老队员们畅谈了当年的辉煌,更为漳州三中的排球事业所获得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昔日排球“明星”粉丝无数

说起他们,一定要说起1965年8月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少年排球锦标赛,首次获得全国男子冠军、女子亚军。据了解,当时漳州市民热切关注,百货大楼对面还竖了一块大广告牌,每天播报战况。1965年那场比赛,夺冠的消息一传出,让他们拥有了无数粉丝。每次有漳州三中队参加的比赛,观众席都爆满,买不到票的观众纷纷挤在围墙外听广播。捷报传来,举市欢腾,激起了漳州青少年对排球的热爱,部分学校组建了排球队,街头巷尾、沙滩常能看到学生打排球的身影。

周戈是1965年那场比赛中的男队主攻手。他回忆道,中山公园的灯光球场,就是当年因为三中排球取得好成绩,为了举办省排球赛才建的。当年漳州市体委特别照顾漳州三中集训队重点班的排球队员,当时人均一年布票才一人12尺,他们一年运动服就有六七套,而且有每月12元的生活费,还有肉票、油票、糖票等。

由于漳州在排球大赛中取得的良好成绩,当时的国家体委决定,1966年的全国少年排球比赛在漳州举行,并为此专门建了延安北路的室内排球馆。遗憾的是,因“文革”开始了,所有的赛事均取消,建了一半的排球馆也停工。后来,队员们大部分上山下乡到农村,再获冠军的梦想也就此中断。由于这些排球队员球技出色,在农村当知青时,被当地组建的排球队吸收,并成为主力队员。而后一些队员上了大学,也成了各校排球队的支柱。

姐弟俩按当年的姿势合影

风光背后的“魔鬼训练”

从香港返回的杨智萍、杨智干姐弟,分别是1965年女队队长与1966年男队队长。这次回到学校,姐弟俩按当年的姿势重新拍了照片,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到今天的步入老年,感慨不已。50年前,他们在球场上苦练,付出的努力终于获得回报。杨智干回顾了当时的艰辛,“那时哪有现在的条件,球场是泥地,身上擦破皮常是事,但还是坚持训练。” 杨智萍说,“当获得冠军时,大家都流出了热泪。太不容易了。”

谈起当年训练的艰苦,许嘉祥也感触良深:“当时比赛规则是发球方才有得分的机会,有时你胜一球我胜一球,打很久却都没得分,一场比赛有时得打几个小时,如果没有好的体能,最后就会败下阵来。”为了增加体能,早上5点就得起床,然后跑步到天宝镇,跑回来后再进行半小时的排球训练,然后才吃饭上课。下雨天就在校里扛钢铃或在台阶上跳跃等。

队员合影

队员“散落天涯”,“世纪聚会”来之不易

50年过去了,这些排球健将都在哪儿?67岁的陈国强是当年的男排队长。一直关注母校排球事业的他为了此次的座谈会,更是费尽了心。“50年了,大家分布全国各地,有的还出国了,要找齐大家着实不容易。”陈国强说,筹划这次聚会,最困难的环节是“找人”, 当时发布要聚会的消息后,现在在漳州三中的同学、老师们纷纷提供照片、信息,开始寻找他们。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让人难过的消息,有些队员已经离世了。从筹划到今天的聚会,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老队员一起打排球重温比赛

当见到似曾相识的人时,一脸的疑惑,你是……?当对方说起自己的姓名时,那种曾经的友谊,顿时涌上心头,当年的嘻闹玩笑立即再一次重演。老人们纷纷三人一组五人一堆地合影留念,以留下对方的形象。为了参加此次盛会,许多原三中少年排球队老队员从全国各地返回母校,更有不远万里从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特意赶回。当时64、65、66三届队员有70名,今天的聚会,除了十几名因各种原因无法来,其他的50多名基本都回到学校。会后,他们还和漳州三中的老师一起打了场排球赛,重温了当年比赛的感觉。

“人生能有几个50年,能在今天重聚,也是了却了一桩心愿,圆了一个梦想。那一段非常的岁月,已深深地刻在每个队员心里。相聚是短暂的,但友谊是长存的。”他们开通了微信群,并约定一定要在以后的时间里多多联系。虽然离开三中排球队几十年了,但这些老队员对三中的排球队依然充满一往情深。他们希望今天的三中排球队能继续努力,取得好成绩,为三中争光。

  • 责任编辑:陈惠华     标签:漳州 昔日排球冠军50年后聚首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