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绿”十年兴业路 不忘初心再前行

zz.fjsen.com  2016-08-17 14:09:2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一万’,即集团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突破一万亿元,绿色金融客户突破一万户。”在8月11日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兴业银行副行长薛鹤峰用“植绿”一词形象概括了该行过去十年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并披露了集团绿色金融业务的中期目标。

从2006年5月与IFC合作推出能效融资起步,兴业银行持续深耕绿色金融,创造了业内诸多“第一”,形成了覆盖银行、信托、租赁、基金、消费金融等各个领域的环境金融产品与服务,走出了一条寓义于利、点绿成“金”的特色之路。发布会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该行累计投放绿色金融融资突破9000亿元,余额超过4300亿元,支持了6000多个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

十年植“绿”,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兴业银行一张最靓丽的名片。在收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时,兴业银行却不忘初心,抓住绿色发展的战略机遇,举集团之力继续支持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为美丽中国建设增“绿”添彩。

十年笃行 服务绿色发展

故事要从10年前说起。彼时,绿色发展尚未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绿色金融在公众乃至银行眼里都是一个颇为陌生的名词。

2003年兴业银行引入IFC等战略投资者,接触到了国际上关于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前沿理念,日益关注并重视银行对环境与社会的责任。2006年5月,兴业银行在国内首推能效融资产品,吹响了中国银行业进军绿色金融的先锋号。

此后,兴业银行的探索从未停歇:在国内首家提供碳金融综合服务、落地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和碳资产质押贷款、首家采纳赤道原则、首家发行低碳信用卡、首家推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综合解决方案……该行将发展绿色金融事业和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经营行为相融合,逐步探索出“寓义于利”的绿色发展理念,并渗透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内部共同的价值观与自觉行动。绿色金融作为战略性业务,内涵与外延不断地延伸扩大。

以金融创新服务实体,促进绿色发展,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兴业银行一直努力的方向。

7月21日,兴业研究公司发布的《绿色金融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我国绿债市场共计发行549亿元,约占全球1/3,遥遥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全年发行量预计相当于去年全球发行总量。绿色债券发行高歌猛进,得益于商业银行这股重要力量的积极参与,其中兴业银行表现亮眼。

今年1月28日,该行发行了首期100亿元境内绿色金融债,成为首批发行绿债的银行之一,第二期200亿元也于近期完成发行。首期募集的资金已全部落地,共计支持了105家企业的118个绿色项目。不仅于此,今年以来该行还先后推出国内首单碳配额卖出回购业务、注册发行全国首只绿色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

积极顺应绿色经济发展潮,兴业银行敏锐把握市场需求,展“创新之翼”,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PPP融资、节能环保产业基金等新型融资方面同样领风前行:陆续发行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释放绿色信贷规模超过60亿元;参与发起设立总规模达128亿元的“山西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PPP投资引导基金”;发起设立福建省企业技改基金,首期规模80亿元;落地安徽盛运环保集团4.2亿元绿色金融产业基金;为江西金达莱环保公司办理三板贷1000万元……

十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兴业银行已成长为国内绿色金融的领军者,业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十分可观。截至6月末,该行为超过6000个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累计提供绿色金融融资9000多亿元,融资余额超过4300亿元,在该行企业金融融资余额中的占比已超过14%。累计对923笔项目开展赤道原则适用性判断,其中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281笔,所涉项目总投资5987亿元。据测算,该行绿色金融支持的项目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2629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7383万吨,相当于关闭169座100兆瓦火力发电站,10万辆出租车停驶35年。

蓄力再启航 打造绿色金融全产品链

随着综合化、集团化经营提速,兴业银行已形成以银行为主体,涵盖信托、租赁、基金、消费金融、期货、资产管理、研究咨询、数字金融等在内的综合金融集团。举集团之力,打造绿色金融全产品链,是兴业银行近年来谋划的“新篇”。

2015年初,该行将绿色金融作为集团七大核心业务之一,在集团层面建立专项推动机制,并正式发布涵盖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绿色消费等在内的“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集团产品体系”,实现“单兵作战”向“集团联动”转变。

具体到企业客户,主要提供绿色金融债专项资金、绿色理财、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绿色资产证券化、节能环保产业基金、市政环保PPP模式等产品以及投融资顾问服务,满足环保企业或项目融资、融智、融商等全方位需求。对于零售客户,则通过绿色理财、低碳信用卡、绿色消费贷等产品,为公众搭建参与低碳环保事业的便捷渠道,引导绿色消费、绿色投资,履行自身作为赤道银行的社会责任。

常德市金禹水利投资有限公司是当地水资源利用及保护领域的主流企业。2010至2015年,兴业银行已通过节能减排贷款为其皇木关污水厂、穿紫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累计提供融资9.6亿元。近期,针对该企业应收账金额大的特点,该行发挥集团服务优势,为客户量身定制了4.5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兴业信托、兴业租赁也分别为其提供了集合信托计划2亿元、融资租赁4亿元,给力“输血”当地水资源保护利用工程。

充分运用多元金融产品已成为兴业银行绿色金融服务的“新常态”。薛鹤峰举例说,目前兴业银行集团的绿色金融融资余额中,通过信托、租赁等非银行信贷方式提供的融资占比已超过50%;全资子公司兴业租赁近1/3的租赁业务是“绿色”租赁。

在以碳排放交易为代表的环境资产交易市场,兴业银行同样占据先发优势。凭借完善的排放权领域金融服务方案,目前该行已与全部7个碳交易国家级试点地区达成合作,并与国内11个排污权交易试点省市中的9个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提供包括交易架构及制度设计、资金存管、清算、抵质押融资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薛鹤峰披露了集团绿色金融“两个不低于”、“两个一万”的中期目标,即集团绿色金融业务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全集团业务平均增速,增长量不低于上年增长量;到2020年,集团的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突破一万亿元,绿色金融客户突破一万户。

绿色布道 共谋可持续发展

在大力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同时,兴业银行不仅获得了“亚洲可持续银行奖冠军”等国际国内许多殊荣,“绿色银行”也声名远播。

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在国际可持续金融领域备受关注,多次受邀参与全球气候大会等重要国际活动,向国际社会传递来自中国的声音。年初上海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期间,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先生专程到兴业考察绿色金融发展情况。

2013年,赤道原则完成了第二次修订,新版扩大了赤道原则的适用范围,采用更加完善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标准和工具,进一步提高了赤道原则作为金融行业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黄金准则”的实用性和权威性。作为当时中国唯一一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从原则适用范围、碳信息披露、项目数据披露与定义统一性等方面参与标准制定,主张赤道原则在兼顾不同市场状况和发展阶段背景下的调整方向,显示了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机构的专业自信。去年,台湾地区采纳赤道原则不久的国泰世华银行专程到兴业银行“取经”,绿色金融亦成为海峡两岸金融业交流的新热点。

2015年11月,兴业银行率先签署G20能效融资工作组倡导的《金融机构能源效率声明》,成为首家加入该《声明》的国内金融机构。随后,工商银行、江苏银行等也陆续加入,中国银行业支持能效领域发展的积极态度通过G20平台传向国际舞台。

兴业银行多次参与银监会、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牵头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如绿色信贷自评价实施方案、能效信贷指引、绿色金融债等,成为国内绿色金融产品标准制订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在经营过程中,该行不断向客户普及赤道原则等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越来越多的项目客户从被动遵循赤道原则向寻求以赤道原则标准管理自身环境与社会风险主动转变。

放眼未来 再谱绿色华章

这十年,中国绿色金融业务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业务体系的一个重要门类。为绿色坚守十年,兴业银行引以为豪,同时认定绿色金融在中国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一方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社会、产业和环境三大领域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中央对于“去产能”、“调结构”的决心空前,去年底以来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和经济政策,并把节能环保产业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领域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有专家预测,仅未来5年内,我国绿色金融的资金需求规模就达到14万亿到30万亿元之间,即使按照低限计算,年均融资规模也将达约3万亿元。

另一方面,对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共识前所未有。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在积累了较大体量的社会财富同时也一定程度透支了环境资源以后,今天的国人对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的渴望前所未有,更愿意也更有能力为环境服务“买单”,环境保护是公民责任的共识,既是巨大商机,也是巨大的生产力。

不忘初心,兴业银行集团未来将更加坚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更加增强绿色金融创新和发展力度,更加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集聚,更加注重完善绿色金融专业、专营体系,与更多的金融同业一起继续探索、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共同助建绿水青山的中国梦。(蒋世妹)

  • 责任编辑:林燕婷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