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云霄和平乡践行“五业”模式显成效

zz.fjsen.com  2016-12-29 17:26:37  苏益纯 吴丽芬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漳州12月29日讯(本网记者 苏益纯 通讯员 吴丽芬) 扶贫有多难,和平乡就有多拼。在精准脱贫的新一轮“赶考”中,和平乡全方位“备考”,践行“五业”模式,汇聚多方资源和力量,深度完善了民生基础工程,改善了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实现了脱贫户的稳定创收。用心、用力的和平乡在扶贫的考场中奋力书写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异答卷。

由于贫困村、贫困户情况千差万别,和平乡的扶贫开发工作立足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和产业基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策”,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各个突破,开启了一条稳固长效的脱贫之路,打造出精准扶贫的和平样本。

百姓很期待,干部有责任,所以这是一场和平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任务如此艰巨。和平乡既是革命老区,也是省级扶贫重点乡镇,13个村中有7个贫困村,7099户2.96万人口中有贫困人口316户1036人,是云霄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誓言如此铿锵。到2017年底,和平乡1036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

方向如此清晰。全心抓好“五业”,借助产业、就业、家业、学业、保业的五业模式,让扶贫扶到根、扶到点、扶到心。

“和平乡上下要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不忘初心、坚定信心、狠下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个贫困村掉队、不落下任何一个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该乡党委书记方艺强坚定地说。

产业扶贫解“穷业”

产业是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途径,要解穷业,离不开产业。和平乡立足革命老区的“红”与山区乡镇的“绿”两大优势资源,唱响“红色经”,做强“绿色经”,“红”“绿”产业同台演奏,用产业项目带动扶贫,让贫困群众真真切切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红”是和平乡最有代表性的招牌和优势。著名的乌山旅游风景区这块富有革命光荣传统的“红色土地”坐落于和平乡,时至今日,70年前红军激战时留下的各式痕迹仍深深地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瞻仰前辈的红色记忆,“坪坑伏击战旧址”的石碑所在处、红军的交通站“青云土楼”等时常聚集着各地游客,他们或在这里寻找当年那场激战中红军战士的英勇身姿,或在这里感受当地群众给红军送米菜、草药等必需品的热情......70年前,这里打赢了一场伏击战;70年后,一场脱贫攻坚的战斗正在这片红色大地上打响。

“红”是和平乡的本色,是特色产业,更是支柱产业之一。显然,和平乡早已看到该优势。近年来,和平乡积极推进旅游扶贫,探索革命老区旅游扶贫的新路子。重点以乌山红色革命根据地、枇杷生态观光园为示范带动,实现“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优势。今年来,和平乡重大节假日共吸引游客11.3万人次,旅游带来经济收入达40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近2000人。

与“红色”相对应的,则是“绿”。在扶贫产业的选择上,和平乡坚定不移地选择绿色生态,把脱贫攻坚与山区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结合起来。该乡坚持“生态立乡、绿色发展”战略,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林下经济等措施,培育壮大枇杷、青枣、石斛、茶叶等最具和平特色的富硒产业群,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拓宽了门路。围绕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和平认真贯彻扶持政策,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的龙头企业,按带动贫困人口人均3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就业扶贫消“穷工”

就业是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关键,扶贫首先要帮贫困户“找对路子”。内洞村的贫困户吴永金2015年收入不到3000元,是个实实在在的国标贫困户。2016年,在第一书记林长华的帮扶下,吴永金利用闲暇时间在梦达合作社务工,一年下来,收入过万,家门口就业的他尽享天伦之乐;而坎顶村的贫困户黄主义以土地入股当地龙头企业——云龙有限发展公司,种起了茄子。除“股份茄”外,和平乡还出现了“股份枇杷”“股份青枣”“股份茶叶”等,“股份+”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模式,不仅给贫困户带来了丰厚的分红,还带来了务工收入,被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所接受。在和平乡,像内洞村和坎顶村这样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村庄还有很多。据悉,参与“股份+”的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相比当地农民人均10872元的纯收入,增加了38%,另外以土地租赁、接受技术指导的群众户均增加14000多元的收入,2016年共带动600多名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

除了解决三留守人员在家门口直接就业的难题外,和平乡积极为有文化有劳动力的年轻人创造技能培训的机会,增强其就业创业的能力,2016年先后开展三期“雨露计划”,共培训了150名贫困户,使这些有劳力、肯打拼但缺技术的贫困对象掌握了致富技能,如枇杷栽培技术、果树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例如新楼村贫困户方镇勇,经过家禽养殖技术培训,建成一个小型养鸡场,预计年内可实现脱贫。另外该乡还多方面收集劳务用工信息、为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实现就业脱贫。

学业扶贫拔“穷根”

学业是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根本。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娃再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为了让和平乡的孩子不再走祖辈的老路,延续老一辈的贫穷和无知,该乡从教育发力,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源。

贫穷是山区孩子的软肋,良好的读书环境是山区孩子的渴望。和平乡多方筹集资金,对学校的教学楼、操场、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修缮,改变了“有砖不过千,有门没法关,有窗垒着砖,有顶露着天”的偏远山小的旧照。如今基础设施等硬件好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改善了,教学质量也跟着提高了。

另外,和平乡坚持把“不辍学、共享优质教育”作为学业扶贫的出发点,该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共有186个在接受教育,其中学前教育24个、义务教育阶段114个,高中阶段21个,职业教育15个,高等教育15个,在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免除学杂费、提高助学资金补助等政策的同时,还完善贫困学生帮扶机制,采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和引进社会帮扶的多元方式,对贫困学生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后仍存在就学困难的,再给予相关的帮助,确保教育帮扶全覆盖,力争让每个贫困学生“能上学、不辍学、能就业”,切实解决贫困户的“穷根”问题。

家业扶贫挪“穷窝”

家业是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前提。吃不愁、穿不愁,教育、医疗政府兜,当前扶贫保障难点是人人有房住、人人住上安全房。安全住房成了贫困户脱贫路上的拦路虎,成了干部帮扶中的难解之题。如果说,确保到2017年和平乡1036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脱贫攻坚战中最艰巨的任务,那么安居工程更是难中之难。

修还是不修?危旧房修缮。和平乡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改善农村特困户住房条件的指示精神,第一时间对居住在年久失修、雨天漏雨、门窗严重破损、墙体开裂的危旧房进行修缮。2016年共花费69.65万元为89户特困农户进行房屋修缮,目前已全部完成修缮并验收。

租还是不租?无房户安居工程。遵照自主申请、集体评议、入户审核等程序,该乡共确定了无房户 9户30人,需新建房安置的,实施市、县、镇、村四级资金投入与农户自筹相结合。建房所需宅基地,由无房户提供;确实没有宅基地的无房户,由村里找地,乡里帮助解决。目前这9户无房户的新居建设已于7月底全部竣工并通过验收,将于年底前全部入住,共投入56万元。

搬还是不搬?易地搬迁。和平乡将受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的,交通出行条件较差的,居住分散、发展条件差的几类贫困户优先纳入易地搬迁范围,动员其搬到宜居地。2016年和平乡造福工程易地搬迁共93户396人。目前开工率100%,其中32户143人已提前竣工通过验收,剩余未验收的61户253人全部集中在晖映集中区,目前该集中区已完成一层封顶,预计也能实现提前验收,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保业扶贫除“病根”

保业是贫困户稳定脱贫的保障。“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辛苦脱贫奔小康,一场灾病全泡汤”,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一针见血地道出疾病意外给一个家庭带来的伤害。和平乡因病致贫的占比达到40.8%,位居致贫原因首位,对于普通小康家庭而言,大病随时可能导致整个家庭陷入贫困的深渊,更何况是对贫困户而言。

脱贫摘帽,保险先行。长期以来,扶贫工作以政府为主体,通过结对帮扶、民生项目建设、提供资金、逢年过节送上米油面等帮扶方式,可天有不测风云,一旦贫困户遭遇重大疾病或自然灾害时,这些帮扶都只是杯水车薪。在该乡1036人贫困人口的扶贫攻坚战中,如果把扶贫资金和项目比作一剂“西药”,那么保险则是固本培元的“中药”,它犹如一个巨大的安全屏障,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降低贫困户的健康风险,通过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相结合,切实解决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2016年,和平乡积极参加《扶贫宝》精准扶贫保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866名对象投保,让贫困户不出一分钱就能享受“伤亡有救助”、“大病有钱领”、“住院有补贴”、“创业有保障”,助推贫困户加快脱贫步伐。

山无言,可记变迁,水无声,可载深情。今天,在和平大地,一花一草都沉淀着岁月更迭的痕迹,一水一木都述说着改天换地的奋斗史……“脱贫致富”的曲子已奏响,这个山区乡镇未来的蝶变引人期待。

  • 责任编辑:林艺蓉     标签:精准扶贫 云霄和平乡 模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