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写龙文崭新篇章

zz.fjsen.com  2017-10-16 12:15:36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今年,龙文20岁了,青春正好!

碧湖生态园全景航拍白志强摄

建区20年特别是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曾经的“农民区”脱胎换骨,奋进的龙文发展气势如虹,一次次以全新的、进步的、日益强大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680元,位列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是2011年的2.2倍、2.1倍,年均分别增长16.2%和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908亿元,翻了两番,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有力支撑了后续发展。仅从2014年、2015年、2016年来看,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就分别增长12.5%、13%、12%,13.3%、12.1%、9.3%,23.1%、24.5%、17.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今日龙文,正奏响“五大发展”的飞歌;今日龙文,正描绘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秀美画卷。全区上下,一手抓大项目,一手抓大生态。建成区面积由2011年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21.7平方公里,碧湖生态园、锦绣碧湖、闽南水乡项目征迁已经完成,长福片区征迁如火如荼推进,万达、融信、闽南水乡、碧湖市民生态公园、西溪亲水湿地公园等重要城市综合体、生态项目已掀开美丽的“盖头”,生动诠释“宜居宜业首选地创新创业先行区”的大美蓝图。身居龙文,仰首望蓝天,俯身观碧湖,推窗见绿意,四季赏鲜花,一个日渐成熟的新区正散发出迷人魅力……

党旗引领实施美丽蓝图

龙文区1996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由龙海市步文、郭坑两镇组建而成,1997年1月正式成立。这是一座在农村基础上日渐崛起的新城区。建区时,龙文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零零碎碎,经济总量小,城市基础设施基本空白,被群众形象地称为“农民区”。

恒丽钟表公司试水“工业+旅游”,博物馆进入试营业。杨志慧摄

从当初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到2017年在“五大发展”的滚滚洪流中昂然崛起,龙文,走过了成长岁月中极不平凡的20年。20个年头过去了,龙文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农民区”的历史一去不返。

特别是近年来,区委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立足发展实际,发挥引领能力,先后研究实施闽南水乡启动区、长福片区征迁等重大决策,组织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关于制定漳州市龙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重要文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为实现龙文加快“五大发展”指明了方向。

区委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一轴、两带、六大板块”区域发展布局,“十个打造”的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思路,提出积极创建新兴产业、服务业、生态、社会治安、党建等五大品牌,切实把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到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创新创业新龙文的任务上来。

方向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一场场会议召开,一项项政策出台,充分表明区委、区政府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创新创业新龙文的决心和信心。全区上下始终把加快龙文繁荣发展作为追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重点突出“四个坚持”,努力凝聚新区人气。

——坚持以加速工业转型升级聚集产业人气。“必须结合龙文实际,抓住创新驱动这一关键,切实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动力转换,推动龙文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于创新发展,区委、区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龙文积极争取市里下放朝阳园区8平方公里管理权限,树立“产城融合”和“科技立园”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朝阳和郭坑两个园区,形成“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蓝田开发区总规划面积达22.5平方公里,进一步提高工业承载能力。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研究制定龙文区《<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促进工业创新转型升级八条措施》等政策措施,设立工贸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金等“4个基金”,助推企业发展。2016年,全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88.21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数134家,产值上亿元企业数58家。

——坚持以扶持壮大第三产业聚集商贸人气。新兴城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至关重要。龙文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重中之重,深化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出台扶持总部楼宇经济、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发展等政策措施,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2016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8.89亿元,占GDP比重达46.6%,分别比规模工业增加值和GDP增幅高出5.6和5.2个百分点。同时,研究制定鼓励货币安置和统购商品房作为安置房等措施,近三年来完成房地产销售面积335.06万平方米。

——坚持以营造创业创新氛围聚集创业人气。创业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龙文出台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六条措施》,持续激发全区创业创新活力。成立海峡两岸青创基地,现有10个众创空间,1个获评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6个获得省级众创空间或省级互联网孵化器,成功举办全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国钟表设计大赛和互联网论坛等活动,并配套人才公寓等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了160个创业团队、903名创业人才落户龙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龙文不断涌现,无论是创业团队还是创业人数,龙文均位居全市第一,被评为省人才强区试点。

——坚持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聚集居住人气。教育强则城市强,教育兴则城市兴。龙文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主动补齐教育“短板”,研究出台《加快创建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近三年来,共新建和改扩建学校项目20个,漳州一中龙文校区、龙师附小龙文分校等14个项目竣工投用,实现全区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新增学位近1.3万个,基本做到在龙文工作半年以上和在龙文区购房的其子女都有书读,顺利通过省级教育“两项督导”评估。

项目带动突破发展难题

项目既是资金的载体,也是人才、技术的载体,还是产业的载体。龙文区要建设宜居宜业首选地创新创业先行区,拉动建设发展主要还是靠投资,而投资的重点是项目,必须更加牢固地突出项目带动,把项目作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总抓手”“金钥匙”。近年来,龙文始终把项目带动作为拉动经济加快发展的“牛鼻子”,为建设宜居宜业首选地创新创业先行区奠定坚实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

英桥花海荷花湖 杨志慧 摄

——竞赛帮扶为抓手。区委、区政府深入组织开展“大干6个月”“项目建设年”“三抓三比、十项竞赛”等活动,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挂图作战,紧盯指标缺口,培育新的增长点。深入开展“追问题、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安排区处级领导干部挂钩重点项目、规模工业企业,推动各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抓项目、帮企业、促发展上来。每月举行一次项目新开工仪式,有效推动各级各部门服务保障项目,推动了建发、恒大、特房锦绣碧湖等269个项目实现新开工,三年多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8.7亿元。研究建立“大招商”工作机制,推进招商由随机向精准、由熟人向专业、由散状向网状转变。近三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32亿美元,先后有ADM、普洛斯、JSP、大润发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落户龙文。

——生态项目为核心。作为新兴城区,龙文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正因如此,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一直是龙文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和“主题曲”。龙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围绕“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示范区定位,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持生态项目为先,做优做美中心城区。坚持空间予河道、建绿道予群众,着力推进九十九湾内河清淤整治,累计整治河道47.25公里,实施沿岸20个村庄污水截污工程,落实河长制常态化管理,建成20公里的休闲绿道及15.6公里景观绿化护岸。深入实施“美丽龙文”专项行动,关停胶合板污染企业1354家,完成九龙江北溪东岸沿线12公里环境整治。加大对已征未建闲置地块清理收回和巡查管理力度,共收回2000多亩的闲置土地,并对这些土地进行绿化。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取缔非法石板材场51家、采矿采土洗砂洗土堆砂堆土点57个,“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关停率100%。2014年,郊野公园龙文段被住建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6年,获评国家级生态区。与此同时,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总评年测评,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城区,认真抓好市区“五湖四海迎金砖”中的九十九湾湖、四季花海建设,城区文明形象不断提升。

——民生项目为根本。龙文坚持把民生保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进百姓福祉,努力让幸福更有质感,让城市更有温度。近三年来,全区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6.76亿元。加快打造健康龙文,市医院龙文分院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建成投用,全区千人均床位、医师和护士数超过全市计划指标。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结合龙文实际对贫困户按照农村低保的标准实施兜底保障,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4649元(为全市最高),超过省定扶贫标准,实现脱贫目标。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提标扩面,持续保持全市最高标准;建成永兴小区等8个安置小区,交付面积87万平方米;建成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被确定为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完善就业扶持政策,落实优抚政策,加大救助力度,尽力让群众劳有所得、困有所助、老有所养。与此同时,力促社会安定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从严治党提供坚强保证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区委主要领导深刻认识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龙文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履行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在工作决策部署上始终同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为打造宜居宜业首选地创新创业先行区提供坚强党建保障。

区委坚持做到把基层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区委主要领导认真履行好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抓好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主题活动,深入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和党的好干部廖俊波精神事迹,紧密结合龙文建区创业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践行“四个有”,争做“四个人”。

——基层组织强起来。通过民评民意定人选、“两定三诺”抓规范、高位嫁接派干部,率先在全市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加大村级保障经费投入,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从每年村均5万元提高到村均10万元标准。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力度。打造了全市首家电商创业园党支部和青蛙王子等一批非公党建品牌。

——优秀干部用起来。牢固树立“重基层、重实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研究调整各镇党政一把手,并开展乡镇事业干部竞争上岗,选优配齐乡镇班子;下派68名区直部门干部到征迁一线,选派了17名优秀干部任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构建“在一线锻炼、从一线选拔”的干部成长链条。

——党风廉政抓起来。坚持从严执纪、有案必查,2013年以来,全区共立案142起,党政纪处分141人,移送司法机关23人,形成强有力震慑,特别是查处碧湖05地块征迁窝串案,全区征迁工作得到健康快速推进。落实“一案双查”,共有29名领导干部被实施责任追究(其中追究主体责任26人、监督责任3人),6人被给予党政纪处分。

——良好作风树起来。制定《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督查督办暂行办法》,加强对全区性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全过程跟踪督查督办、问责问效的力度和频度,先后推动14所闲置小学校舍管理使用、龙文南路、石仓南路、内林双向泵站建设滞后等重点工作落实。加强效能监督检查,整治“庸懒散拖”现象,三年来,共对26人实施效能问责。深入开展“四结合四入户”和结对帮扶活动,共落实帮扶35万元,为困难群众解决问题690个。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龙文这座美丽的生态之城,在“五大发展”理念和行动上“先行一步”。今后,将保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状态,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发展要求落到实处,呼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期盼,以更为崭新的姿态建设宜居宜业创新创业新龙文。

 

  • 责任编辑:叶同辉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