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齐步走 “河长制”让漳州九龙江靓起来

zz.fjsen.com  2018-05-15 08:25:08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龙文:“水岸”同治多了一道风景

穿过古朴的牌坊,料石铺设而成的小广场整洁宽敞,人群三三两两,休闲放松。这里是傍晚时分的龙文区郭坑镇芦州古渡口码头。

古渡口成为新风景,是当地深入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水岸”同治的缩影。

近年来,龙文区狠抓水环境治理,投入1.6亿元,建设1座双向引水泵站、4个九十九湾重点回淤段清淤、7个郭坑镇村庄黑臭水体清淤、2个生态护岸工程、12公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20个村庄污水截污工程、14座人工湿地改造提升等一系列工程,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治理水环境的同时,龙文还做起岸上“文章”,开发建设“闽南水乡”项目和湘桥历史文化名村。郭坑镇沿河道建设滨水绿道和“十里花溪”,沿溪种植花树,打造“春花若霞,紫色夏梦,秋光似火,冬樱灿烂”四季繁花,共同书写“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业兴”的发展脉络。

“接下来,我们还将以芦州古渡的历史文化为支撑,打造河道亮点,再通过滨水绿道‘串珠成线’,以‘治水+旅游’助力沿线乡村振兴。”龙文区郭坑镇党委书记、“河长”简达偏表示。 ☉杨志慧 杨俊辉

南湖:“四生”融合多了一份产业

一年多前,这里水质发黑发臭,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如今,这里水质清澈、湖面波光粼粼,两岸绿意葱葱。南湖,已成为漳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治理黑臭水体、建设生态水系的重点项目和示范园区。注重生态、生活、生产、生意“四生”融合,南湖是一个样板。

清淤清障是关键。漳州高新区清理南山湖、蜈蚣港道的淤泥25万立方米,清除养猪场35家生猪7000多头;整治涉水企业20多家,迁出有污染的企业12家。治本还要抓源头。漳州高新区在小梅溪的上游——新春村和新塘村建设两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量分别为400立方米和600立方米。在清淤、截污的基础上,漳州高新区从九龙江西溪引入活水,实现水质达标,并形成连贯循环的350亩湖面水域。

通过治水,南湖成了天然的生态会客厅,甲骨文双创基地、物联网示范园等高新科技项目纷纷入驻。甲骨文基地的投用基地现已引进企业74家,包含科技、创意、金融服务、现代先进服务业等4个业态,其中科技类企业45家、文化创意类企业15家。(陈群 林坤鸿)

平和:智慧河长多了一双慧眼

平和山格镇境内主要河流洪径溪全长约32.2公里,是该县乡镇级管辖河流最长的乡镇。2017年,山格镇将“互联网+”融入生态水系治理,在全市首创“智慧河长”管理模式,实现河道监管全天候、无死角,反馈“零延迟”。

“河道专管员在巡河中发现问题,在无法自行处理的情况下,可通过拍照,将图片上传至平台。”山格镇党委书记、河长林英强说,平台指挥中心收到信息后,便立即协调片区专管员或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随即将处置完毕后的照片反馈至平台。此外,群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将随手拍的河道脏乱差情况上传至平台进行投诉。

该平台包含了指挥中心、App、微信公众号等内容,利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集成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准确、实时了解每个河道、村落监控点动态,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手机上的App,即可实现上传图片、接收指令、反馈情况。

“智慧河长”模式将上报、受理、处理、反馈、督办五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提升了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受理案件“零延迟”。 (罗龙海 黄水成 李嘉琳)

 

  • 责任编辑:陈惠华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