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杨桃村的“地标”扶贫经

zz.fjsen.com  2020-08-31 18:00:2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杨桃丰收

东南网漳州8月31日讯(通讯员 郭扬 文/图)初秋,云霄县下河乡下河村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个大色美的杨桃采摘正当时,果农劳作销售忙。近几年,在“地标”政策东风的吹拂下,下河村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杨桃种植面积已增加至6800亩,产值超亿元,成了远近闻名“杨桃村”。

“下河杨桃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有了品牌的加持,我们村的杨桃线上线下不愁销,单斤市价稳定在5元左右,比市场同类鲜果高出1至2元。”聊起“地标”带动效应,下河村第一书记蔡劲松深有感触。早年因缺乏科学的引导和产业布局,下河村杨桃种植面临种植零散、品种过时、运输不便等瓶颈。品质低、销售难的双重困境桎梏着当地果农,大家伙肩挑手提赶早市,沿街叫卖盼客来,杨桃鲜果卖得贱时每斤仅在1元左右。靠天吃饭、地里刨食的生活让村里的青壮劳力大批出走,下河村一度被戴上省级重点扶贫村的“帽子”。

彼时,类似的“下河困境”,在云霄不在少数。如何实现农产品品牌化,寻求产业扶贫突围之路?对此,云霄县委、县政府瞄准产业发展痛点,将“地标”创建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推进力之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不断强化资金保障,着力抓好“地标”资源摸底、注册申报、品牌扶持、效益提升等环节,形成全县大抓地标的工作格局。

火热兴起的“地标热”让下河村看到了产业突围新希望,一场品质提升战率先在当地打响。下河乡政府聘请了省农科院专家建立品种改良实验园,引进马来西亚水晶杨桃、台湾软枝杨桃等品种,对本土杨桃品种“虎尾种”进行高接换种,规划建设了500亩杨桃种植示范基地。统一种植技术标准后,下河村整合优势资源成立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杨桃申请注册“下河杨桃”地理商标,改单打独斗为抱团作战,进一步统一品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形成一套有序的杨桃“地方标准”。

2016年,“下河杨桃”通过地理标志认证,身价看涨。下河乡趁热打铁,兴建下河杨桃生态园,以“地标+合作社+电商”等产业扶贫模式,培育发展休闲旅游、采摘体验、直播科普等多种业态,推动一产接二连三。2018年,下河村整村脱贫,全村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吸收入社农户近千户,每月网销杨桃15万斤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约达1万元以上。

“今非昔比了,消费者不仅注重商标品牌,也看重生态品质。有了‘下河杨桃’金招牌后,我们村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开展杨桃产品溯源体系认证,从我们这里发出的杨桃都贴上了溯源码,做到了‘一物一批一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查询’。”云尚果品合作社负责人蔡伟煌介绍道。打造金商标,也需护住好口碑,近两年,网络环境真假难辨、泥沙俱下,许多冒用“下河杨桃”商标的外地杨桃借机以次充好。对此,县、乡两级加大投入力度,在全村杨桃产品可追溯已达70%以上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云霄地标馆,并集中兴建包含下河杨桃观光园地标驿站在内的3所地标驿站,鼓励地标推广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结合杨桃节、下河田野直播间等平台,科普“下河杨桃”防伪知识,开启“地标文化+乡村旅游”新型销售模式,为农户带来更多创业机会。目前,“一馆三站”已进入装修扫尾阶段,月底将全面开放,更多游客了解云霄“尖货”将新添好去处。

  • 责任编辑:陈志远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