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白埕村村民:曾经的贫困户把名字印到商标上

zz.fjsen.com  2020-11-07 10:52:10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农艺师陈成伟向种植户林绿秋指导蔬菜花期管理技术

林绿秋做梦也没想到,她的名字能出现在商标上。

就在今年,林绿秋注册了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绿秋果蔬”商标。7月,她经营的家庭农场,还被授予“全市十佳家庭农场”称号。

四年前,她还是东山县白埕村的一个普通菜农,打理的土地面积仅有2亩。甚至,她也不算“普通”,因为她还是村里的贫困户。

如今,林绿秋已发展成为东山县大棚蔬菜的种植大户,经营规模面积达到60亩,年产值达120万元,年收益63万元,规模经营效益让她尝到甜头。

2亩到60亩,贫困户到种植大户。谈及这几年来农场规模发展的缘由,林绿秋说:“多亏了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艺师陈成伟,就是林绿秋的“恩人”之一,他来自东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这几天,趁着茄子正处于开花期,陈成伟又一次来到林绿秋的家庭农场。

顾不上喝上一口水,陈成伟在田间地头开起了课,“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同时要及时进行追肥……”林绿秋和其他种植户听得认真,记得仔细。

知识就是财富,林绿秋有着切身体会。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林绿秋有了发展蔬菜大棚的念头。她参加由县农业部门组织的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参观学习,意识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走规模化经营大有前途,并且她的想法得到了其丈夫的支持。于是主动找到县农业部门,在县农业部门帮助下向周边农户流转20亩土地,开始了大棚蔬菜的种植试验。

为了探索种植蔬菜的科学方法,她多次到各地参观学习种植经验,主动报名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学习。

一个品种又一个品种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与成功。经过这几年来的不断摸索,及县农技人员隔三差五上门指导下,她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迅速提高。

“目前,我的农场已投资150万元,种植面积60亩,配套有水肥一体化系统、农业物联网以及蔬菜分拣包装、冷藏保鲜等设施设备,主要种植椒类、茄类、西芹等10多种优质蔬菜。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实现‘一品一码’赋码销售。”林绿秋说,为拓展销售渠道,农场实行线下与蔬菜批发商对接,同时,利用线上电商平台拓展销路,实现生产、加工、贮储、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经济效益节节攀升。

“绿秋蔬菜家庭农场的成功运营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带动和服务周边20多户农户生产发展,也帮扶了本村10多个贫困户脱贫,实现了农场与农户共赢。”东山县农业农村局派驻白埕村第一书记孙楚平说。⊙林华艺 文/图


  • 责任编辑:陈惠华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