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寿贵:老手艺的守望者

zz.fjsen.com  2014-01-28 09:07:3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28日讯 云霄县江辉路有家民俗专业作坊——云霄黄金定戏具头盔店。几十年来,这里出品的头盔不仅受到了省内外许多戏剧团的青睐,还远销新加坡、泰国等地。然而,与大多数的手工“老字号”一样,传统的戏剧头盔店受到机械化生产的冲击,现任“掌门人”、年过五旬的黄寿贵是这老手艺的不多的坚守者,他一直担心手艺失传,希望能寻找新的出路。

 

  纯手工头盔程序复杂

 

  在云霄黄金定戏具头盔店内,笔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戏剧头盔,有绿色的元帅帽、金光闪闪的相爷帽,还有各种五颜六色的服饰和道具,色彩雅丽,工艺细致。

 

  受父亲的影响,从小黄寿贵跟从父亲到店里学习戏具头盔手艺,他天资聪颖,学什么都一看就会,父亲逐渐把技术全部传给了他。23岁那年,黄寿贵接替父亲执掌头盔店。

 

  40多年经验的积累,也源于他对父亲黄金定手艺的传承。黄寿贵介绍说,戏具头盔制作以纯手工为主,要求精准、细密、美观、坚固。包括设计、制模、裁图、上胶、上漆、绕线、插花、刺绣、缝合、定型等30道工序。需要的材料工具有剪子、钳子、镊子、小刀、烙铁、铁丝等。“手工制作头盔,要剪形、穿铝线、上漆、做刺绣等等,程序复杂,工期也长,要做一顶最简单的太子帽都要差不多两天时间,何况其他复杂的相爷帽、将军帽。”黄寿贵说。

 

  为了精益求精,有想法的黄寿贵并没有继续沿袭传统,而是按照戏曲的需要对戏具头盔进行大胆的改良。“以前头盔都是差不多大小,很多演员表示戴着不合适。还有的头饰装饰陈旧,不符合剧情。”黄寿贵说,他经常白天做完,晚上还要躺在床上琢磨,怎么能做得更美观、新颖,往往一个头盔要设计好几种造型。

 

  惟一存活的戏具头盔店

 

  回忆40多年制作戏具头盔的日子,黄师傅感慨良多:“这门手艺经历了几次起落,我们的店能存活下来很不容易。”

 

  据黄寿贵师傅介绍,民国时期,潮剧在云霄兴起。同时,云霄众多潮剧戏班的成立,也为戏具头盔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头盔店就在当时开张。

 

  黄寿贵说,他刚开始学艺的时候,正赶上一系列政治运动,那时做戏具头盔是一件犯忌的大事,头盔店白天不敢接活,只能熬夜赶工。他说:“我这手艺是通宵达旦、战战兢兢练出来的。”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云霄戏具头盔作坊再度复兴。头盔店也再次开张。不过好景不长,受机器制作头盔的冲击,传统手工戏具头盔店纷纷倒闭,许多师傅纷纷转行。黄金定戏具头盔店是唯一存活下来的,但几个学徒都离开了。

 

  最担心技艺失传

 

  作为黄金定戏具头盔店的传人,黄寿贵最担心的就是制作戏具头盔的技艺失传。“县城只有我们这家店还在做头盔,靠我和我爱人撑着。我不能让这门制作技艺失传了。”

 

  目前,除了云霄县外,邻近的东山、漳浦、平和、诏安等县的寺庙、剧团也找上门,要求定做戏具头盔,还有来自广东、东南亚潮剧团的订单。黄寿贵无奈地说:“做一个头盔需要好几天的时间,一个头盔也只能卖几百元,平均一天的收入还不如本地木匠的收入。”

 

  黄寿贵一直在做两个儿子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能沉下心来学习制作戏具头盔。但两个儿子还是外出去打工了,一是没有耐心天天坐在家里一针一线地制作头盔,另一个原因是手艺“赚不了钱”。黄寿贵说,“没有足够的耐心真的很难坚持。要是有年轻人想学,不怕苦,我愿全部教给他。”

 

  “干的时间长了,也会觉得枯燥,但是一放下还真挺惦记的,可能我天生就是干这个的吧!”黄寿贵说,虽然制作戏具头盔费时又不赚钱,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就琢磨把这门技术再精益求精,让更多的人知道老手艺的精妙之处。

 

  (来源:福建日报)

  • 责任编辑:王佳佳     标签:黄寿贵 老手艺 云霄 戏剧头盔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