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布袋戏在东山受热捧

zz.fjsen.com  2014-07-28 11:01:0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漳州7月28日讯(通讯员 刘建龙 本网记者 卢丽娟)刚刚才是元帅中军帐内运筹帷幄,忽地金光四溅武将刀枪往来厮杀,转眼之又见烟雾缭绕中能人异士驾着坐骑穿梭于山川浮云之间。台上锣鼓喧天,台下笑声不断。小小的布袋木偶,让观众乐得前仰后合,大呼过瘾。这是7月22日至25日,东山县铜陵镇黄道周公园内,台湾布袋木偶剧“明兴阁掌中剧团”的演出场景。“又有烟雾又能喷火,这样的木偶戏我还是头一回见到。”观众黄先生说。

    明兴阁掌中剧团自1957年苏明顺先生创办以来薪火相传至今已有三代。剧团成立半个世纪以来,足迹遍及海峡两岸及东南亚等地区,多次参加国际艺术汇演,并屡获佳绩。例如2010年参加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暨邀请赛,荣获演出奖和最佳木偶造型奖,2012年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21届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荣获优秀剧目奖等。

    1966年出生的苏俊荣,是剧团的第二代传人,子承父业担任团长兼主演。据他介绍,应东山县政府、铜陵镇政府邀请,该剧团首次来东山演出,从7月22日起连演5个晚上。

    “无论是前场操偶、台词、还是演奏、木偶雕刻、道具服饰制作,全都是我们苏家成员自己操办。所以作为台湾唯一一家完全‘自给自足’的木偶戏团,明兴阁剧团有“苏家帮”的美誉。”苏俊荣说。

    据悉,传统的木偶主要采用质地较硬的樟木雕刻,但重量较重。现在多用更轻的梧桐或白杨为材料。木偶制作过程中,一般一天便可刻三四个偶头,但加上后续的打磨、上底漆、彩绘等工序,完成个一批60个的木偶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苏俊荣的三叔、现年71岁的苏明雄便是台湾闻名遐迩的木偶雕刻师。

    “这次带来的中型布袋木偶,一个人可以同时操纵演两个,左右手各操纵一个。木偶头套在食指上,控制头部动作,另外三个指头是套一个手,大拇指套另外一个手,兼顾头部的转动,同时手还控制着腿的动作。有些木偶通过手指控制还可以让嘴巴一张一翕、眼珠转动。倘若十名操偶师一起操作,最多可同时让20个角色同台。”苏俊荣一边说着,一边用手里的“秦始皇”的木偶向笔者演示。

    由于演出时操偶师要高抬着手臂控制木偶,脚也随着剧情需要移动,若是主演还要边演边说出对白,所以这是个手脚眼脑口并用的累活儿,也考验着操偶师的耐力和技术。“演出很辛苦,演一场下来经常腰酸背痛,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剧团成员苏佳宏说。

    作为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布袋木偶戏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为演出使用的木偶是用布缝制而成、形状酷似布袋而得名,另一种则是因过去木偶艺人搬运演出家当多以布袋来装而得名。

    苏俊荣介绍,台湾布袋木偶戏、,起源于福建漳泉地区,明代时流传至台湾。后来两岸木偶戏的发展演变各具特色:大陆的木偶戏在保留传统上做得很好,无论是木偶雕刻还是演出方式仍古色古香;台湾木偶戏将角色分类为生旦净末丑、杂、佛、仙、怪等,使台上的形象更加丰富。同时,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引进现代布景、服装和光电、甚至3D效果等新手段。特别是金光木偶戏,甚至还经过电视特效处理搬上了荧屏。

    明兴阁剧团以表演人物繁多、故事跌宕的大剧见长,例如《八仙过海》、《大闹天宫》、《三国演义》、《大明英雄记》等剧目是他们的代表作。这次为东山观众献上的《峰剑春秋——秦始皇并吞六国》神怪剧便是他们的看家剧目,这部剧共有12集,剧情紧凑扣人心弦,语言诙谐幽默。虽然取材于传统历史故事,但他们在表演中融入现代布景、喷火、烟雾、光电等现代因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布袋木偶艺人就是这样,永远都学不完。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和技术,才能跟得上时代潮流。”苏俊荣如是说。

    近年来,剧团多次在大陆演出,在四川上海等地演出是均用普通话说台词,而在厦漳泉地区演出时则用闽南语,这是剧团的惯例。“在厦漳泉地区演出,我们和观众说的都是闽南语,虽然大家的口音各有不同,但两岸同根同源,这是我们的乡音。”

    此番来东山演出,扣去行李托运和交通、食宿等费用,剧团基本不盈利。苏俊荣说,尽管如此,他们将这视作增长见识、促进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绝佳机会。他说:“东山是一个很美好很难得的地方,不仅风景优美、海鲜味美,而且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很适合休闲,这里的人非常和气热情,待我们如好兄弟好朋友一样。”

    当被问到下次何时再来东山演出时,苏俊荣笑着说:“当然是越快次数越多越好,我希望下次来的话除了在铜陵,还能在西埔县城等其他地方演出,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台湾的木偶布袋戏!”

  • 责任编辑:王佳佳     标签:台湾布袋戏 东山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