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丝绸协会秘书长谈漳缎热: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回望

zz.fjsen.com  2014-11-25 09:19:25  黄舒哲 吴明晖 游斐渊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苏州丝绸行业协会秘书长商大民细说漳州漳绒“变身”苏州漳缎的渊源

昨日,记者在采访苏州丝绸行业协会秘书长商大民时,感慨APEC“新中装”引发了“宋锦漳缎热”,尤其是作为“新中装”面料的供应商——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迎来了“雪片般飞来的订单”。商大民在肯定吴建华开拓创新的同时,提醒大众不应为宋锦“喧闹”的表面所迷,“其实宋锦生产者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些宋锦厂家的仓库堆满了滞销的宋锦”。

商大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目前的“宋锦漳缎热”。目前丝绸业整体不景气,伴随化学纤维的诞生,百姓衣着可选择的面料太多。真丝的弊端是易褪色、起皱、不易保存等;而桑蚕丝牵涉农工贸部门,产业链拉得长,信息传递不通畅,很容易引起丝价波动。

“当下要振兴丝绸产业面临一个重要课题——传统丝绸工艺如何与市场紧密结合?”商大民对记者说,宋锦、漳缎说到底“得跟市场跑”,既要看眼下,更要看长远。“像唐装,前些年热过一阵,现在不是又出现滞销了?”对于时下的“漳缎热”,他认为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回望,“漳缎是‘非遗’,目前谈不上产业规模,能保留就不错了。”

商大民对“非遗”是这样解读的:“‘非遗’是古代人民的技术、手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无法正常形成商品的东西,但这种技术、手艺一定要保留下来,需要后人去知道,失传了就是我们的罪过,像宋锦、漳缎就是,要它们有多大的市场?不好说。‘非遗’一般工艺价值高,在古代那都是奢侈品,一般百姓看不到的。比如缂丝在苏州仅有300多人在做,做得很苦,成本太高,得有相当文化水准、相当有购买力、相当有追求的人才买得起。”

商大民觉得,“非遗”产业化也是让“非遗”存在下去的一种途径。通过创新让“非遗”产业化不是不可能,但这条路很苦,不能追求一蹴而就。关键是如何创新、如何与市场紧密结合。若漳州要让漳缎“回归”,要做的功课不少,“需要一批技术力量,这可以学;需要拓展漳缎的使用范畴,像王晨开发了漳缎书法,这就得有创新精神;需要品牌培育,而前期投入一般会比较大。但能否结出硕果?这就得耐得下心,不急不躁。”商大民说应该客观看待“漳缎热”。“能让更多人去了解认识‘非遗’的漳缎,本身是件好事。”商大民说,“就怕热一段过后,打不开市场。所以一个城市要复兴某项‘非遗’时要慎重,这离不开科学研究、理性决策”。

(记者 黄舒哲 吴明晖 游斐渊 文/图)

  • 责任编辑:林燕婷     标签:苏州 丝绸协会秘书长 漳缎热 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回望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