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民俗“抛张飞”抛到央视上 大年三十晚将播出

zz.fjsen.com  2014-12-26 08:07:00  王龙祥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民俗“抛张飞”抛到央视上

“抛张飞”

东南网12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王龙祥 文/图)“抛张飞”、“磕尪”、“抢孤棚”这些龙海民俗,将上羊年的农民春晚。昨日上午,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组专程赶往龙海隆教乡,录制这些民俗节目。央视工作人员透露,此次拍摄的龙海民俗,初定于大年三十晚6:05,在央视七套播出,共8分钟外景。

昨日上午,程溪镇下叶村的民俗“抛张飞”打头阵,只见十多名年壮汉,身着统一的服装,抬着张飞的神像。随着一阵阵整齐的号子声,壮汉们齐心协力,把张飞的神像连同座椅一起抛向屋顶,然后再接住。村民介绍,“抛张飞”民俗,就是比拼哪个组抛得高,“抛得越高越好,意味着村里的年轻人一代比一代强,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据了解,祭拜张飞的习俗源于汉朝末年,当时驻守在南阳的大将军张飞体恤民情,开仓济民,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深受当地民众爱戴。张飞死后,当地民众为他塑起了金身,建起庙宇进行敬奉。后来,叶氏祖先从河南迁居到漳州,就把这个习俗从河南带到了龙海。

 

“磕尪”

紧接着出场的,是颜厝镇洪塘村的民俗“磕尪”。

队员们分成不同队伍,分别抬着三国蜀将廖化、唐代辅胜将军李伯瑶的神像,两尊将军神像各由4人抬起,相向冲跑,侧面撞击,被撞倒的一队为输,以此祈福辟邪。

据说,这一民俗与纪念郑成功在此抗清有关。洪塘村老人协会的洪老先生介绍,“磕尪”活动源于明末清初时期的历史典故:郑成功的部将刘国轩,于洪塘计歼清军贝勒王夫妇及数万名兵士。当时,洪塘村人害怕兵士的亡灵兴风作浪,故于每年正月十二,即消灭清军这一天,家家户户备办丰盛的祭品,进行社祭,并抬着神像从相反的方向对冲而来,镇压冤魂。“磕尪”沿袭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在每年的正月十二举行。

“抢孤棚”

而隆教乡大社村的“抢孤棚”,成为这次民俗活动的压轴戏。一块空地上,竖着6根16米高的柱子,柱子的顶端,用木板搭建一个平台,上面放置着各种祭品和奖金。主持人一声令下,两名身上绑着安全绳的小伙子,徒手顺着柱子往上爬,直到爬到顶端。谁能在最短时间内爬上平台,谁就是冠军。

据介绍,“抢孤棚”活动于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1年),就开始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通过举办“抢孤棚”活动,寓意要与孤魂野鬼抢夺祭品,吓退流连忘返的鬼魂,祈求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保佑全村平安健康。

  • 责任编辑:王佳佳     标签:龙海民俗 “抛张飞” 央视上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