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谷公足印奋力前行 学习谷文昌精神纪实

zz.fjsen.com  2015-04-13 09:24:54   来源:闽南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东山县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好海湾、海岸、海滩、海水、沿海防护林带等宝贵自然资源,建设美丽的生态旅游海岛。 本报记者 林忠 摄

岁月的天空里,总有一些响亮的名字,如恒星般绽放光辉,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谷文昌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4年了,但他的事迹依旧鲜活,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灵里、血脉中。以他名字命名的精神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激励着漳州儿女。

春日里的东山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绵延的木麻黄,巍然挺立于海天一色间,在风中翻出层层绿涛。东山岛——昔日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如今享誉八方的“东海绿洲”。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时任县委书记谷文昌同志的带领下,东山全县军民战天斗地、治理风沙、植树造林、发展生产,从根本上改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海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谷文昌的名字和他的事迹,从此在漳州发展进程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谷文昌给予高度评价,还在一篇题为《“潜绩”与“显绩”》的文章中,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今年1月,与全国200多位县委书记座谈,在叮嘱大家要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时,总书记又一次深情谈起谷文昌。

政声人去后,丰碑在民心。几十年来,谷文昌的先进事迹在龙江大地传颂不息,谷文昌精神一直激励着漳州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奋勇前行。当前,各级干部正踏着谷公的足印,以谷文昌为镜子和标杆,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转变作风,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推进富美漳州建设,书写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

踏着谷公的足印,漳州市狠抓发展提速提效,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为“百姓富”奠定坚实基础

连日来,在东山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内,总投资25亿元的海魁水产工业园项目工地热火朝天,工人们挥汗如雨,抓紧施工。这是东山县实行“退城入园”计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性项目。不远处,当年谷文昌带队植下的木麻黄已成参天大树,如绿色长城,屹立在蔚蓝的海岸线上。

作为东山县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海魁水产集团董事长陈振魁一谈起“老书记”谷文昌,便心潮起伏,“谷文昌是我们东山人民的骄傲,他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对事业、对人民的责任感深深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会一直以他为榜样,深耕水产事业,努力回馈社会。”今年,创业逾30周年的海魁集团再次扬帆启航,新的水产工业园项目快马加鞭。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带来30亿元年产值,使集团实力再上新台阶。

“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时隔50多年,谷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仍时常在林嫩惠耳畔回响。这位当年跟随谷文昌治沙造林的年轻林业技术员,如今已是年届八旬的老人。回想起与谷书记共事的点点滴滴,老人如数家珍。“谷书记为了降服风沙,造福百姓,那是拿命在拼!没有谷书记就没有今天的东山!”

饮水思源,谷文昌一直把发展经济作为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最重要工作。为了尽早改变东山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战飞沙、抓绿化,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加快工农业发展,为东山后来的欣欣向荣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东山县实现外贸出口总值18.1亿美元,居全市第一,其中水产品出口17.5亿美元,居全国县级首位。早已甩掉贫困帽子的东山,已连续多年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抚今追昔,漳州市委主要领导反复强调,谷文昌精神历久弥新、常学常新,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把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好、发扬好、运用好。

践行谷文昌精神,关键要落实在发展上。近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对事关漳州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台加快漳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关于加速工业跨越发展等三份《实施意见》,认真谋划好今后几年发展的目标、思路和举措。

明确提出,漳州必须努力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速度,力争在全省走前头;积极构建中心城市和环东山岛两大城镇组群,加快建设漳州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力打造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厦门港南岸新城、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东山岛经济开发区等四大产城良性互动的经济增长极,通过搭建发展集聚平台,加快推动漳州赶超跨越。

——今年2月25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推进重点工作动员会议,这是漳州市连续两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对开展“项目建设年”“深化改革年”“作风建设年”活动和“两违”综合治理发出“动员令”,有效督促各级各部门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抓紧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全力以赴推进漳州加快发展。

——3月9日至12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套班子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和市直部门,对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市“两会”、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动员会精神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连日来,漳州市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突出问题导向,认真开展“追问题、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力促实现首季“开门红”。市各套班子有关领导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调研,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比落地、比促销、比服务、看实效“三比一看”活动的部署要求,与项目业主和企业负责人共同研究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的办法。

踏着谷文昌的足印,全市各地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争朝夕、奋发有为,推动项目加快建设,产业持续发展。

——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云霄县主动融入环东山岛经济区域建设,围绕“脱贫致富、强县富民”目标,全力做大做强光电、临港工业、电子商务、旅游等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全省节能光电科技产业示范区、服务闽粤新能源示范区及环东山岛旅游物流服务基地,加快转型发展。

——传统农业大县平和县做足现代农业文章,深入实施蜜柚质量改造提升工程,积极建设蜜柚标准园;大力实施现代茶业项目,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改造;加快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健全蜜柚、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推进平和西部农业提升工程,发展观光农业,促进三产融合互动,努力打造农业“升级版”。

——龙海市铆足精气神,抓项目建设,促投资增量,计划实施重点支撑项目170个,年度投资160亿元;突破重点交通项目,继续实施一批交通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投资突破40亿元;推进重点区域发展,全力打造月港新区、紫云新区和龙海经济开发区三大新区,力图通过新一轮创业重振雄风当龙头。

——龙文区全面加快城市新兴核心区建设,碧湖商务中心、人民广场北部高尚住宅区、圳头总部经济区、蓝田开发区朝阳园区、漳龙高速北出口现代物流基地、郭坑北溪沿岸休闲旅游区等六大板块“多点开花”,唱响“产业兴、人气旺、生态美”的欢歌。

——长泰县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项目挂钩负责制,采用领导带班、干部加班、员工轮班的“保姆式”服务,面对面协调,点对点跟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步入“快车道”。1至3月,全县46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1亿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漳州市践行谷文昌精神,推动经济发展,交出不俗“成绩单”。2014年,在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漳州市有10项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8项指标增幅进入全省前三。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增长11.3%,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自1962年以来首次排在全省九个设区市首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漳州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1至2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2%,外贸出口总值增长25.8%。

踏着谷公的足印,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民生为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让群众共享富美漳州建设成果

今年2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漳州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同时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回望多年创城之路,最具漳州特色的一条经验就是: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今年3月23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推进生态建设视频会议,提出在“七个五”上下功夫,即“五海”保护、“五沿”治理、“五景”建设、“五行”管控、“五谷丰登”、“五大工程”、“五种提倡”,漳州市生态建设的蓝图更加明晰。“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践成果不断显现。

东山樟塘村,村前樟塘溪静静流淌,村后羊角山巍然屹立,仿佛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走进村里的樟榕文化民俗园,空气清新,满眼是绿。一株株华盖如荫的古榕树,或虬枝苍劲,或长髯倒垂,令人心旷神怡。村民张云祥说:“没想到村里真建成了这么一个公园,不仅环境变美了,还为老人小孩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地方。”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脏、乱、差”。樟塘溪两旁猪圈、旱厕成排,垃圾、污水随意倾倒入内,俨然一条“臭水沟”;樟榕文化民俗园所在的后山头,被养猪场、废品收购场、破厂房等占据,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村民们颇有怨言。

2013年,是樟塘村发生“蝶变”的一年。以“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镇、村干部进村入户,真心听取村民意见和期盼,汇集民智描绘出了全村的“发展蓝图”。樟塘溪两旁的28个猪圈、8个旱厕在4天内全部拆除,村民还把拆下的石料赠送给村里修建樟塘溪护堤;后山头的5000多平方米的破旧建筑也很快就拆除了。至今村里已投入400多万元,建成了包括文体广场、民俗屋、采摘区等项目在内的樟榕文化民俗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总支部书记张来源感慨地说:“只要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这是我们从谷文昌事迹中学到的。”

30多年前,谷文昌“不带私心干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带领东山人民造林治沙,修筑海堤,兴科技、办教育、树新风、抓体育,着力改善民生。他说:“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

30多年后,身处谷文昌精神发祥地,漳州干部追寻先辈足迹,传承为民情怀,坚持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让群众共享富美漳州建设成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继承谷文昌注重生态的发展理念,市委提出,争取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市上下把保护生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努力留住青山绿水、留住乡愁记忆,留住文化和精神的根脉,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浪碧沙白的美丽家园。

按照省委提出的“山区主要抓生态保护,沿海主要抓经济发展”的思路,市委进一步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明确主题功能区划分,对平和、南靖、长泰和华安四个不考核GDP的县,分别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权重。作为全市唯一的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华安县提出“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履行生态保护责任,做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

一系列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力举在全市推开。采取“三铁措施”“三年行动”“三级联动”等办法,深入开展九龙江西溪、北溪专项整治。实施市区内河整治三年计划,去年累计投入3.1亿元,完成74公里河道清淤、截污、景观改造等建设任务。加快建设一批百姓富裕、生态优美、文化先进的富美乡村。“一环三沿”青山挂白整治,沿海防护林、城市森林、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闽南文化生态产业走廊“六大工程”建设,海岸、海湾、海岛、海滩、海水“五海资源”保护……全市正努力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共赢的新路。

目前,漳州森林覆盖率达63%,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13.6平方米;九龙江流域漳州段水质达标率93.6%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99.7%;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过去一年,漳州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漳州市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生态市创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长泰、南靖获评福建首批“国家生态县”,东山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

更公平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方便的医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党委和政府奋斗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事业,去年,全市财政预算用于民生事业支出205.91亿元,增长5.4%。

——优先发展教育,夯实民生之基。

去年2月底,务工人员王镇耀带着女儿从湖北来到了漳浦深土镇。人生地不熟,又错过了开学时间,女儿的上学问题让王镇耀很是犯愁。了解情况后,当地教育、边防、团委、妇联及劳动保障等部门协调开通“绿色教育通道”,按属地原则为同期10多名外来务工子女开通“绿灯”,不设门槛,免试入学。同时,建立农民工子女学籍档案,严格按照教育部门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不加收借读费和其他任何费用,并公布在校务公开栏,接受群众监督。据悉,目前漳州市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已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55000多人。

教育是民生之基。在落实教育惠民政策的同时,漳州市着重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全市新开工建设中小学校安工程5.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7506个,新增公办幼儿园16所、学位4610个。在建中的漳州一中龙文分校(初中部)、龙师附小龙文分校和漳州市实验幼儿园新校区,将增加学位6000个,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缓解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压力。

——积极促进就业及社保,维护民生之本。

大学毕业季即将来临,从市到县,一场场招聘会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筹备下相继举行。上月初,一场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暨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市区华阳体育馆举行。356家用人单位提供了各类就业岗位20000多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100多人次。

就业是民生之本。去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万人。与此同时,漳州市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一体化。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到210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1902元。

——推进医疗建设,满足民生之需。

2015年是漳州实施“医疗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三年。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漳州市从市、县、乡三个层面加快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涵盖十大市级项目、90个县级项目,努力打造“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到市级”的就医新格局。去年,全市新增医院病床位2139张、卫技人员1402名。

与此同时,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新农合工作稳中求进,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实际补偿比等各项主要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实施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机构赔付比例最高达80%。参合农村居民年度内报销最高封顶额达35万元(含基本医疗报销最高封顶额10万元)。

——加快安居工程,回应民生之盼。

“即使刮大风下大雨,也能睡个安稳觉了!”去年10月,平和县芦溪镇西新村石门地质灾害点37户地灾户喜迁新居,村民陈信茂高兴地说。

2014年,芦溪镇把地灾搬迁和造福工程搬迁集中在一起选址,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建设,共投入550万元,实施51户集建新村点建设,其中地质灾害整村搬迁37户,造福工程14户,实现了当地群众的“安居梦”。

为了让群众“住有所居”,漳州廉租房、公租房加快建设,危改、棚改齐头并进。去年,全市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2970套,基本建成15876套;完成首批农村特困家庭危房改造。

——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增加农民收入。

突出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产业特色,持续按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千分之三,推动落实市县两级扶贫开发基金,并对21个市级扶贫重点村,每村每年给予45万元补助,促进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

(小标题三)踏着谷公的足印,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以落实党建责任扫除作风之弊,在转作风中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为官有两条准则:一要看是否对老百姓有利;二看是否有损党的威信。只要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的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是再小的事也不能做。”谷文昌同志这样说过。

谷文昌同志坚持把为人民服务、解除群众疾苦作为共产党人不懈追求。在东山工作14年,他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调查了解情况,真心实意帮助东山百姓解除风沙之苦、兵灾之痛,带领干部群众改变东山落后面貌。

在新的历史时期,谷文昌精神仍彰显出鲜明的时代感和强大的生命力。去年2月19日,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提出:要以开展“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全力推进富美漳州建设”为主要载体;坚持“四下基层”,践行“马上就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定,突出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坚决反对“四风”。

去年2月,市委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的决定,号召全市党员深入学习谷文昌深入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克己奉公、清廉无私的高尚品格,重视生态、保护环境的发展理念,掀起了新一轮“学谷公、见行动”的热潮。

踏着谷公的足印,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对照自己,寻找差距,见贤思齐,进一步以勤政务实、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转作风,市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四下基层”,全面推动工作落实。

去年初,龙文区百威英博雪津啤酒工厂负责人接到蓝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通知:部分员工的宿舍问题解决了,公租房建成后将统一分配。这是市领导下工地现场办公的一个成果。

漳州市去年初开展市领导下基层现场办公活动,在企业一线、在田间地头,市领导认真收集意见,现场解决问题,努力化解矛盾。4天现场办公,各地提出了87个问题,现场解决了56个,另外31个问题积极与省直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及时梳理群众反映集中的18个“四风”突出问题,由市委常委分别牵头立即整改,务求实效。去年来,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9.4%,会议压缩24.9%,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减少65.5%。

——转作风,持续深化防腐倡廉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警示教育,健全谈话提醒制度,促进干部廉洁自律。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对土地出让、工程建设、BT项目等领域的监管,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案件发生。推进廉洁基层建设,构建“四位一体”公开平台,让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

——转作风,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村里会抓紧和农商银行沟通,尽全力帮你解决贷款问题。”

“你反映的后溪排污沟问题,我们已经记录了。村两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尽快给你答复。”

东山县西埔镇石埔村村部每周三、周日晚上灯火通明,位于一楼的恳谈室坐满了来访的村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鸿生带领三名村支委热情接待,耐心细致地听取群众诉求,进行现场协调和跟踪落实。王鸿生说,通过这项活动,村干部能更清楚知道群众在想些什么,从而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干群党群关系。

踏着谷公的足印,全市各地党员干部努力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着力方便群众办事,提升服务效能,提高群众满意度。

市区83户群众反映“租地自建房”无法办理“两证”,市行政服务中心积极作为,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协商,依法明确了该类房屋补办“两证”的要件和办理流程,解决了困扰群众30多年的办证难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矿产资源乱开采的情况,诏安县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及时关闭了全县9家无证非法采矿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已从以前的93项减少到65项。积极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替代行政审批方式改革,制定服务事项编码规则,实现服务标准与审批系统无缝对接。

——转作风,党员干部服务基层夯实基础,增强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为推进“富美漳州“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万名机关干部重心下移,到基层一线访实情、办实事,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开展“走千村入万户”等一系列活动。去年10月份以来,漳州市各地积极开展第三轮“践行群众路线,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对困难群众进行帮扶救助。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0417名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2752户,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12484个,投入帮扶资金3051万元。

百名专家下基层送农业、送科技、送医疗、送法律、送金融,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帮助群众提高素质,为农户增收“加油、充电”。

为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问题,漳州市把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作为整改的一项重点。市委出台了配齐配强班子、规范民主管理等“八条硬措施”,积极推行“三抓三不放过”等有效办法,着力抓好全市164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的整顿工作,重点解决村两委存在的不团结、不作为、不公正、不廉洁、与民争利等问题,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云霄火田镇佳园村经过整顿转化,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实施了村道硬化、路灯照明、饮水安全等11个民生项目,获得村民交口称赞。

一项项关乎发展的经济指标不断刷新,一个个关系民生的项目落地开花,一个个备受群众关注的问题迎刃而解。目前,漳州市已形成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良好氛围,全市党员干部正踏着谷公的足印,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全力打造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漳州,不断推动漳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记者 陈惠贞 吴鹏举 张俊毅 黄妍婷 朱秀敏 通讯员 朱少文)

  • 责任编辑:林燕婷     标签:谷公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