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芗城天宝洪坑村104字“禁牌” 传承297年成族规

zz.fjsen.com  2015-05-27 09:28:04  吴芳 白志强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探碑:掩于泥土 幸免被盗

示禁碑为何会镶嵌在墙体之中?洪坑村老年协会会长戴开明说,新中国成立前,示禁碑所在的古厝,曾是村长办公所在,那时禁碑便嵌在墙壁上了,原因无从考究。

上个世纪50年代,古厝成为村生产小组每晚会议的地址,“那时乡人哪懂文物保护,泥土沾满了示禁碑,都看不清字迹”,“示禁碑”就此掩盖在泥土之下,“消失”了一段岁月。不过,在过去文物盗窃猖獗的年代,这块示禁碑因此躲过一劫。上个世纪70年代,古厝修葺,它又得以重现天日。

去年,古厝因年久失修,村里自发组织修葺,示禁碑被村民挖出重新清洗,并绘上金粉,重新嵌入墙里,希望继续发挥警示的作用。

解碑:禁约成族规 代代传承恪守

一块示禁碑,为何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近300年?

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资料馆馆长江焕明说,示禁碑镌刻的内容都是禁条或禁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官方出的禁告,考虑纸难以长期保存,便刻禁条在石牌上,以作长期警示。另一类是民间的禁示,不像官方强势,加入民主的成分,有约制的特点,又称禁约。它是村民的族人、有威望的家长商议后共同约定下来,要求村民共同遵守;其中还有一类禁示以族规形式存在,要求同族人共同遵守,隐含祖辈的信仰。

“鸿湖社会禁牌”属乡规民约,对象是洪坑村村民,又因该村同戴氏宗亲,该禁碑成了族规,因此可以传承至今。江焕明介绍,以前乡村乡民识字不多,王法不足以维护社会安定,禁示以血缘为纽带,或以乡规民约自制,是对王法的补充。为了方便百姓查看,古来示禁碑多出现在宗祠、庙里、胡同内等人口聚集的地方。

漳州不乏示禁碑的踪迹,芗城区溪园村林氏宗祠(村规)、浦南镇鳌浦村的陈元光墓(族规)、平和县九峰镇上闱(族规)等古村落,都有各类示禁碑。

芗城区鳌浦村有一块400年前铭刻的政府民生工程苏坑堤纪事禁碑,“皇明:蒙龙溪县呈准修筑苏坑堤,自本年正月兴工至十一月……堤工既已落成,当刊石纪事,毋致湮没……不许附途人等开掘崩坏,违者呈究。万历岁乙卯(注: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仲冬吉,乡众仝立”。虽然如今已寻觅不到当年的苏坑堤,碑文也不清晰,但仍可窥见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自发刻石众志成城护堤的决心。

芗城区溪园村林氏宗祠,有以“族规”形式保存的禁碑,立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此禁碑不许族人在宗祠处或种植地瓜等农作物,或石柱上栓牛羊,或公共空地围墙造地等,和洪坑村碑文大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 责任编辑:王佳佳     标签:漳州芗城 天宝洪坑村 “禁牌”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