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关文物散落各方 文物爱好者呼吁抢救性保护

zz.fjsen.com  2015-12-25 08:28:25  沈华铃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入漳第一关 现在很受伤

万松关文物散落各方,文物爱好者呼吁抢救性保护

东南网12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华铃 文/图)万松关,坐落在漳州龙海市榜山镇梧浦村后岐山与鹤鸣山两山夹峙之间,自六朝以来就是险要关隘。唐代开漳之后,这里是漳州通往省城、京都的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可惜的是,1960年代,万松关上的条石被拆下用以建造西溪桥闸,受到严重破坏。历经沧桑的万松关,目前虽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不少文物已遗失,让人揪心,漳州文物爱好者呼吁对万松关进行抢救性保护。

万松关仅存残关城51米

“堆云岩”门楣成了门槛石

现状:入漳第一关,仅存残关城51米

东邻瑞竹岩、江东桥,西毗龙文塔、云洞岩,万松关自古就是“入漳第一关”。高大的城门上,嵌着一块青石横匾,镌刻着“天保维垣”四个大字,是明末大学士林釬亲手题写的。城墙上,几棵大树的树根深深地扎进墙体,城门只容一辆小车通过。据悉,唐代开漳之后,这里是漳州通往省城、京都的要道,唐代陈元光入漳之时驻兵于此,时称“军营岭”。

万松关城墙全部用长方形花岗岩条石砌成,当年的关城十分宏伟。据史料记载,明天启年间,倭寇活动十分猖獗,大肆劫掠海澄、龙溪一带沿海沿江百姓。为抵御海上私商集团与倭寇的骚扰破坏,弃官回乡的林釬向当时的漳州知府杜遴奇建议,在岐山与鹤鸣山之间的峡谷中建一个关隘,派兵把守,以保卫东乡及漳州城。杜遴奇采纳建议,但只挖了地基,城尚未建成就奉调离任。明崇祯二年(1629年),接任漳州知府的施邦曜在当地乡绅陈天定及里人王必标的支持配合下,于万松岭上兴筑关城。

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万松关遭到严重破坏,城顶炮台被毁。当地群众介绍,1960年代建造西溪桥闸,当时为了节约经费,便就近取材,将万松关上的条石拆下以建桥墩、筑水闸。大部分城墙被拆去,仅存残关城约51米,雄风不再。

吴惠溪收集了不少石构件

呼吁:文物散落各方,亟须保护

据悉,万松关门前东侧,原来立有一块由林釬撰写的《施公新筑万松关纪迹碑》石碑。遗憾的是,当年梧浦村建厕所时,将这石碑当成蹲位石用,开为四条长条石。好在,这些条石后来被文物部门找回,存放于万松关休闲山庄里。

万松关休闲山庄负责人吴惠溪介绍,2012年他建山庄时,清理地块发现了一些石构件,他意识到这些也许具有文物价值,便将这些石构件收集在一起,放在山庄内。有的石构件雕有祥云,十分精细,类似石牌坊屋顶构件;一根长约4米的花鸟柱,被打成4小段……

漳州文物爱好者郑德鸿说,古时候万松关旁建有堆云庵,目前已经被毁。不过,在山庄一个房屋的门槛石上,刻有“堆云岩”三字。“当年梧浦村在此办农场建房时,把堆云庵的石门楣当做门槛石用。”郑德鸿说。

据悉,万松关的关前关后,原先还有数座石牌坊。1960年建设九龙江漳州市区段石堤时,在关内山上采石。为了方便汽车的通过,扩宽了古道,原在关前关内的两座石牌坊被拆除。“万松关历尽沧桑,饱受磨难,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虽然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但要真正做到保护,发挥它的作用,还有相当多的事要做。”郑德鸿说。

征集令

发现万松关文物或线索,请联系我们!

对于万松关遗址的现状,龙海市博物馆馆长郑云表示,文物部门一直很注重对万松关的保护,包括史料的征集和文物的保护。

记者了解到,文物部门也一直在跟群众宣传,呼吁他们发现相关的文物,要交给文物部门。

为了尽快让万松关重现当年雄姿,如果您有发现万松关相关的文物或者线索,欢迎拨打海峡导报漳州新闻热线,我们将及时反馈给文物部门。

或者您对万松关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有好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跟我们联系。

  • 责任编辑:林育煜     标签:万松关 文物 文物爱好者 保护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更多>>漳州热点新闻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